家鄉的二月二
摘要:薺菜煎餅是二月二的美味,不僅口感好,還有清熱解毒、潤腸通便的功效。二月二是年的延續,以前家里過年,母親總要把年饃留下一兩個,放到二月二吃,說是接“二月二”。從敲梁頭、拍瓦片、攤煎餅、剃龍頭……這些傳統的習俗,可以看出家鄉的二月二是個不尋常的日子。
文/張繼英
我的家鄉在豫南平原,一個不大的小村莊。這里四季分明,風景如畫。這里物產豐富,田野美麗。就像有句話說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二月二是個傳統節日,家鄉的二月二流傳著獨特的習俗。
二月二龍抬頭,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每年的這一天,村民們就早早地起床,從清晨開始就忙碌起來了。有的手拿棍子敲梁頭,敲著嘴里還不停地念著:“二月二敲梁頭,大囤滿,小囤流。”有的敲門墩,“二月二敲門墩,金錢銀錢往家滾。”從這些習俗上,人們想敲出一年的美好期盼,念出一年的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如果誰家起床晚太陽出來,再敲就不靈了。
家鄉的二月二里,還有拍瓦片的習俗。記得小時候,每次我們家都是奶奶拍。只見她兩只手各拿一片瓦片,在屋內的墻角、床下、桌底凡是有蟲子生存的地方都要拍。奶奶邊拍嘴里邊念叨:“二月二拍拍瓦,蝎子蚰蜒沒有爪。”我和妹妹還沒有起床,躺在被窩里偷看奶奶拍瓦,感覺很好笑,有時還禁不住笑出聲來。如果被奶奶聽到,她準會瞪眼斥責我們。那時治蟲沒有農藥,拍瓦片,也是驚嚇害蟲,驅災除害的一個習俗。
二月二的早飯,也跟平時的不一樣,家家戶戶攤煎餅。在那個溫飽都不能解決的年代,攤煎餅用的食材都是就地取材。在二月二的前一天,村民們就到田里挖薺菜。初春的田野是嫩綠的,經過一個冬天雪水的潤澤,整個田野像一片綠色的海洋。綠得發亮,綠得賞心悅目,清新中給人一種純凈和希望,到處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春天是綠色的,這綠色使我想起了唐朝詩人白居易的詩:“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嫩嫩綠綠、肥肥壯壯的薺菜就散布在麥田里、溝坡上、道路旁。人們三五成群,帶著挖薺菜的小鏟,挎籃拿筐,挖帶著泥土芳香和春天味道的薺菜,邊挖邊欣賞美好的春光,不到半天工夫,挖的薺菜準能塞滿筐籃。有時,我們小孩子也跟著大人們到田野里去玩耍。
二月二的早上,家人們把挖回的薺菜擇凈洗好,放到案子上切上幾刀。再用自家的紅薯淀粉和薺菜放在一起,撒上鹽攪拌成稠糊狀,不用放什么調料。地鍋燒熱,倒入棉籽油,把調好的薺菜糊適量倒進鍋里,攤開鋪平,煎一煎、翻一翻、炕一炕,油漉漉、香噴噴的薺菜煎餅就出鍋了。薺菜煎餅是二月二的美味,不僅口感好,還有清熱解毒、潤腸通便的功效。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營養價值,是真正的純天然、無公害綠色食品。別說是困難時期,現在的人們也喜歡吃這樣的煎餅。吃罷飯,小孩子們出去玩耍,吃煎餅也成了他們炫耀的資本。
“二月二剃龍頭”,也是家鄉的習俗。聽老人們說:“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正月的理發店生意都不太好,可到了二月,特別是二月二這天,人們借助二月二龍抬頭的吉祥日子,大人孩子都到理發店去理發。每個理發店都是顧客爆滿,生意興隆。從早到晚理發師們忙得連飯都顧不上吃,為人們理發,理出好精神,迎接好運氣。
二月二是年的延續,以前家里過年,母親總要把年饃留下一兩個,放到二月二吃,說是接“二月二”。過了二月二,新年就真正遠去了,人們開始了新一年的農事。
從敲梁頭、拍瓦片、攤煎餅、剃龍頭……這些傳統的習俗,可以看出家鄉的二月二是個不尋常的日子。家鄉的這些習俗,不但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也是人們對新一年希望的寄托。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