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特寫丨見證日新月異的河南
摘要: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鳳凰衛視、巴基斯坦聯合通訊社、香港大公文匯報等51家境內外媒體的90余名記者齊聚一堂,見證河南之變,傾聽出彩強音。會后,記者們在大廳門外遲遲不愿離去,期望與代表們有更多交流,相約再次走進河南、聆聽出彩故事。
3月7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并向境內外媒體開放。51家境內外媒體的90余名記者齊聚一堂,見證河南之變,傾聽出彩強音。本報記者 杜小偉 董亮 攝
本報記者 歸欣 馬濤 陳小平 張笑聞
3月7日下午,北京河南大廈四樓國際會議廳內座無虛席,相機閃光燈頻頻閃爍。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鳳凰衛視、巴基斯坦聯合通訊社、香港大公文匯報等51家境內外媒體的90余名記者齊聚一堂,見證河南之變,傾聽出彩強音。
河南吸引人才的秘訣是什么?怎樣傳承利用好歷史文物資源?鄭州如何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在現場,記者爭相提問,一個個問題接連拋出,代表們誠懇作答,談體會、亮成績、講思路,一個創新、開放、自信的河南在筆尖上、鏡頭中徐徐展現。
高新技術企業1.2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6萬家、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四有”覆蓋率72.7%……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田萌在電腦上敲下了這樣一串數字。“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河南的發展態勢令人驚嘆。”田萌說,“無論是創新生態的營造,還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中原大地給了我日新月異的‘驚艷’之感。”
來自人民日報的記者金歆也有相同的感受。“創新、文化、壓艙石,這是河南給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他解釋道,“創新觀念的深刻轉變、科技實力的厚積薄發、文旅產品的火爆出圈,還有糧食生產的深厚基礎,這些鮮明的標識都讓大家眼前一亮。我從代表的回答中看到了更加生動、立體、充滿生機的新河南。”
“為河南的交通點贊!”來自芬蘭的赫爾辛基時報記者仇紹光很是興奮,“地處中原的河南,是中國的重要交通樞紐。我每次到鄭州采訪都得開著導航才不會迷路,這也反映了河南的交通路網四通八達。”
糧安天下,農穩社稷。曾跑過農業線口的中國日報記者趙伊夢最關注的還是糧食。“去年遭遇極端天氣,河南糧食總產量還能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實屬不易。現代農業科技讓農民不用靠天吃飯,保險政策有助于旱澇保收,這些舉措讓我看到了一個糧食大省的擔當。”她說。
逐光而行,行將致遠。一個多小時的采訪,對于聚光燈下的河南,是向外界展示的舞臺;對于眾多中外記者,是與古老而現代的河南的一次“美麗邂逅”。會后,記者們在大廳門外遲遲不愿離去,期望與代表們有更多交流,相約再次走進河南、聆聽出彩故事。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