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訪談)短視頻時代,戲曲文化如何走近年輕人?
摘要:(受訪者供圖) 特別是劇團演員陳麗君、李云霄在短視頻平臺“出圈”,二人多年來的傳統戲曲藝術表演舞臺素材被網友“深挖”,進而“入坑”越劇。蔡浙飛說。
中新社北京3月7日電 題:短視頻時代,戲曲文化如何走近年輕人?
作者 趙曄嬌 張斌 童笑雨
對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小百花越劇院副院長兼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團長蔡浙飛而言,過去一年,令她最欣慰的就是自己演繹數十年的越劇成功“出圈”。
數據顯示,小百花越劇團2023年演出總場次超過200場,創下歷史新高,場場“一票難求”。其中,環境式越劇《新龍門客棧》的受眾有80%此前從未接觸過越劇,其中大部分是年輕人。出演該劇的年輕越劇演員陳麗君、李云霄等,成為社交網絡上的“明星”。
傳統戲曲成功“出圈”,啟發蔡浙飛對越劇發展的思考。
“練好基本功、傳承好的傳統戲曲,是越劇人一直在做的。但我們更要思考,在以短視頻為主流傳播渠道的自媒體時代,如何讓戲曲文化走近年輕人,用戲曲展示中華文化、展示中國人的情操和精神,這非常關鍵。”近日,蔡浙飛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她提出建議,希望發揮包括越劇在內的中國戲曲這張對外交流名片,通過建立全球越劇文化共同體、創辦中國戲曲傳播新媒體論壇等形式,支持中國戲曲“出人、出戲、出圈、出海”。
比如在法國,可以借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契機,組織以中華戲曲文化為主題的交流活動。此外,要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戲單”和戲曲人物榜,加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
身為戲曲演員,蔡浙飛為何十分關注傳播?
這源自2023年蔡浙飛率團前往浙江溫州、臺州等地基層演出的經歷。當時現場人山人海,觀眾幾乎人手一部手機,不停地拍攝演職人員演出、工作的畫面。見此,她一方面感動于民眾對戲曲的熱情,但也因戲曲在劇院正式演出時有禁止攝錄的常規,暗自感到擔憂。
盡管開始有些抵觸,但隨著這些視頻的網絡傳播,她反而覺得蠻好。“這讓我們的青年演員積累了很多年輕粉絲,讓她們更享受傳統戲曲的舞臺,變得更自信了。”
特別是劇團演員陳麗君、李云霄在短視頻平臺“出圈”,二人多年來的傳統戲曲藝術表演舞臺素材被網友“深挖”,進而“入坑”越劇。“我更欣慰的是,她們十余年如一日對傳統戲曲藝術的熱愛,終于被大眾看到了。”蔡浙飛說。
在蔡浙飛看來,傳統戲曲的情節故事,完全可以滋養當代人特別是年輕觀眾的精神世界。
五年前,她就斬獲第29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此后,在從事院團管理工作之余,蔡浙飛還與戲劇藝術家們一起打造由她擔任主演的新編歷史劇《蘇秦》,展現戰國時期歷史人物蘇秦個人奮斗的經歷。
“蘇秦是一位縱橫家,他的人生十分勵志,我幾乎每一次演他都能夠被激勵。我希望通過傳統戲曲,激勵廣大的觀眾,特別是年輕的觀眾們更積極地應對困境,帶給人們精神力量。”蔡浙飛說。(完)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