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聚焦丨集聚人才,河南如何開拓
摘要:我們將以“雙一流”創建為牽引,加快培養符合國家戰略需求、適應現代化河南建設和行業發展需要的拔尖創新人才,同時積極搭建高層次科技創新平臺,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創優集聚和促進人才發展的“小氣候”,讓更多潛力人才脫穎而出,為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
□本報記者 劉嬋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圍繞“全方位培養用好人才”提出一系列舉措,提出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進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臺建設,促進人才區域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等。
近年來,河南以前所未有的積極主動引育人才、以前所未有的創業環境造就人才、以前所未有的政策創新激勵人才,正成為一個近悅遠來的地方。看2023年河南人才的“成績單”:院士增選中有6名專家當選,是河南有史以來第一次;現有全職在豫兩院院士42人,2021年以來新增17人;全省人才總量達到1410.31萬人,比上年增加209.08萬人……
在鄭州,通過回購(盤活)、政府統建、單位自建等方式,目前已累計籌建人才公寓項目103個、共113319套。更令人振奮的是,支持鄭州爭創國家吸引集聚人才平臺的號角已經吹響,全力打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人才集聚高地。
在洛陽,謀劃產業平臺聚才、青年就業創業、青年安居保障、社交消費賦能、城市活力提升5大工程,出臺27項舉措,營造人才生態“強磁場”,提升青年“歸屬感”,大力建設青年友好型城市。
在安陽,“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計劃歷經多次升級,進一步突出高層次人才引進,形成了更加開放的高層次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服務、支持等全方位、全鏈條、全要素、全周期人才發展政策體系……
以《關于加快建設全國重要人才中心的實施方案》為引領,實施“1+20”一攬子人才政策,全面推行“一站式”“一條龍”服務模式;積極推進頂尖人才突破行動、領軍人才集聚行動、青年人才倍增行動、潛力人才筑基行動等“八大行動”;加快構建“三足鼎立”科技創新大格局,一個又一個創新平臺落地拔節,讓想干事的人有事干、能干事的人干成事……在河南,可感知的,是心心念念和孜孜以求,是高位謀劃和統籌推進,是進展突破和階段成效。
近悅遠來、廣納英才、活力迸發的人才發展“大生態”正在加速形成,如何在改善用人單位“小氣候”上取得更大成效?
近日,我省出臺人才新政16條,圍繞建設國家創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著力營造用人單位最優人才“小氣候”,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
從根據需要和實際向用人單位充分授權,到充分發揮用人單位主觀能動性,從激發用人單位聚才引才活力,到全面提升人才服務保障水平……一條條、一項項、一件件,是為了充分發揮用人主體在人才培養、引進、使用中的積極作用,是為了形成有利于人才潛心研究、大膽創新的評價體系和工作環境,是為了切實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讓各類人才安身、安心、安業。
為了加速構建“產才融合”生態圈,哈工大鄭州研究院發揚“大師+團隊”傳統,以才引才、以產引才;位于中原科技城的大豫物理農業技術研究院科研成果高達百件以上,加入團隊的多名院士都獲得過“一對一”貼心服務;中原工學院面向全球公開招聘9名學院院長,按照一事一議原則確定相應待遇標準,提供良好的工作與科研支持和生活保障……
有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聚才的良方,有人才“大生態”和“小氣候”共生共存、交互影響,中原大地定能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
代表委員觀點
全國人大代表、超聚變數字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宏云
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第一要素。近年來,超聚變高度重視人才引育,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除了原有的算力產品研發外,又新成立了安全與軟件事業部,在豫研發人員超過1000人。
在人才培養模式上要加強產教一體化設計,可以通過“三轉三即”產學研融合等方式(即生產資源轉教學資源,教學資源轉人力資源,人力資源轉生產資源;入學即入職,學習即上崗,畢業即就業),培養出符合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要的技能人才,進而推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與應用。此外,可以創新校企合作體制機制,聯合行業組織、學校、科研機構、上下游企業等組建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跨區域匯聚產教資源,暢通資源轉化和人才銜接機制,建立人才供需匹配制度,實現人才與企業“雙向奔赴”。
(本報記者 張笑聞/整理 受訪者供圖)
全國人大代表,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黨委書記、校長 劉代軍
建設國家創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必須回答好如何引得進、育得出、留得住、用得好中原英才這一時代命題。要注重從四個方面發力,聚集人才資源和釋放人才紅利。一是精心引才,以戰略性新興產業需求為導向,建立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動態數據庫,堅持全職引才與柔性引才相結合,引進全球頂尖人才、高端人才、青年人才。二是悉心育才,發揮“雙一流”高校和行業特色高校支撐作用,加大理工農醫學科招生規模,大力建設博士后流動站和創新實踐基地,筑好人才培養“蓄水池”。三是誠心留才,堅持以一流平臺聚才、以一流生態留才,優化人才發展的軟硬環境,完善政策激勵機制,打造具有河南特色的人才生態圈。四是真心愛才,堅持科學合理的用人導向,健全人才評價指標體系,進一步激發創新潛能,將人口優勢轉變為人才優勢,推動河南從人口大省向人力資源大省、人力資源強省邁進。
(本報記者 張笑聞/整理 杜小偉/圖)
全國政協委員、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黨委書記 王篤波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全方位培養用好人才,這為我省加快建設全國重要人才中心注入了強大動力。
人才是第一資源,高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陣地。我們將以“雙一流”創建為牽引,加快培養符合國家戰略需求、適應現代化河南建設和行業發展需要的拔尖創新人才,同時積極搭建高層次科技創新平臺,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創優集聚和促進人才發展的“小氣候”,讓更多潛力人才脫穎而出,為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引擎”,助推人才產出一流科研成果,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貢獻高等教育力量。
(本報記者 石可欣/整理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許俊文/圖)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