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法人生
摘要:人到中年,不僅要在物欲上做減法,還要在人際關系、信息等方面剔除不必要的負累,減除越徹底獲得的幸福自由就會越多。當今時代,網絡信息的狂轟濫炸給人們追求高品質的簡樸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學會做減法,讓自己活得更自由幸福,遇見最好的自己。
□ 夏化云
清晨起床,睜開惺忪睡眼,還未來得及傾聽婉轉動聽的鳥兒們的歌唱,一個充盈的世界便呈現在你眼前。著名美學家蔣勛在《生活十講》中說:“如果你的心被物質塞滿了,最后對物質也不會有感覺。就好像一個吃得很飽的人,對食物不會有感覺,而肚子餓很久的人,他在品嘗食物時,就會得到好大的滿足與快樂。”
每個人是每個人的困局,每個人是每個人的囚籠。斷舍離,向內求,“做減法”——掙脫無休止的物欲的束縛,是一個人打破困局、沖出牢籠進而實現自由幸福的必然選擇。
梁曉聲在《人間清醒》中說,人生的最好活法,就是不斷做減法。只有舍棄過度物欲,脫離自我禁錮,義無反顧減去前行路上的所有負累,才能獲得嶄新的、熱氣騰騰的人生。
美國作家梭羅前往景色秀麗的瓦爾登湖,在那里單獨居住了兩年多時間,用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說明了一個樸素的真理:人類的基本需求所需甚少,“大多數的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謂生活的舒適,非但沒有必要,而且對人類進步大有妨礙”。
人到中年,不僅要在物欲上做減法,還要在人際關系、信息等方面剔除不必要的負累,減除越徹底獲得的幸福自由就會越多。
人是社會的動物,無時不是活在枷鎖中。現實中的我們為各種社會關系所編織,剪不斷理還亂的家庭關系,無休止的社會應酬,責任的束縛如影隨形。如果不懂得做減法,你的內心就像一個堆積如山、雜亂無章的倉庫,堆滿了心靈,也阻擋了幸福。
當今時代,網絡信息的狂轟濫炸給人們追求高品質的簡樸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指尖不經意的滑動,人們有限的生命和時間被智能手機碎片化的海量信息所占據,一條視頻緊接著另一條視頻,一條信息為另一條信息所鏈接,一個熱點為另一個熱點所覆蓋,令人目不暇接、欲罷不能,太多的精力被無端消耗,許多人沉浸在虛幻的世界里難以自拔。美好短暫的人生不知不覺被“綁架”了。
埋頭看手機,一晃,幾十分鐘就過去了,但還未看完最新的更新;網絡聊天,留言的時候,總會忍不住一下子又拿起手機來看,對方是否回復了;而若是追劇、追小說,更是將整個夜晚當成了狂歡的盛宴,不知不覺就熬到了天明。科學研究表明,過量的無效信息或垃圾信息會影響人的“心智帶寬”。“心智帶寬”決定著我們人生的高度,是我們大腦跟海馬體間,單位時間內傳輸的有效數據量。這些無效信息或垃圾信息的攝入,會不斷地阻礙、消解真正需要的目標信息的接收和吸納。正如哈爾濱工業大學由田副教授所言,信息的過于碎片化,使得人們在迅速瀏覽的同時,忽略邏輯并且失去深度閱讀所帶來的思考和感悟。感知能力的喪失,對自然與社會敏感度的降低,越來越使人們滑向“娛樂至死”的危險境地。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人生如同一幅意蘊悠遠的中國風景畫卷,要有一定的“留白”,給人以視覺放松和想象的空間。學會做減法,讓自己活得更自由幸福,遇見最好的自己。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