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讓世界看到中國人的樣子
摘要: 雖然中國電影市場越來越繁榮,但張藝謀依然有著清醒的認識,“我們的電影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還是不夠的,這跟我們大國的身份不太匹配。
古稀之年的張藝謀去年憑借《滿江紅》和《堅如磐石》分別奪得春節檔和國慶檔的票房冠軍后,今年春節他又推出了電影新作《第二十條》。身先士卒為電影做宣傳的他表示,求新求變是自己一直以來追求的目標。
電影主題跟百姓息息相關
現實主義題材是張藝謀一直以來情有獨鐘的,他在1992年拍攝的《秋菊打官司》和1999年拍攝的《一個都不能少》就是這樣的佳作。
我覺得電影中的主人公都有一根筋的特點,性格上有點軸,非常像陜西人。張藝謀認為,正是這種不撞南墻不回頭的固執和堅持,產生了強烈的戲劇性和心理沖擊力,“故事就會有意思”。
《第二十條》在一定程度上延續了這兩部作品的風格。影片片名取自刑法第20條規定,聚焦“正當防衛”這一熱議法條,講述了基層青年檢察官韓明(雷佳音飾)、呂玲玲(高葉飾)頂住重重阻力,追根溯源還原案件真相,只為守護公平正義底線的故事。
在張藝謀看來,作為國內第一部以“正當防衛”為題材的影片,故事涉及的公平正義,跟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中國文化傳承的深厚底蘊,讓每個中國人的本性中有追求公平公正的樸素認知。”正如片中一句臺詞說的,“我們判的不是案子,而是別人的人生”,而這正是電影想要表達的主題。
用喜劇形式包裝嚴肅話題
《第二十條》里張藝謀嘗試將喜劇與嚴肅的法治話題結合起來,他說:“一方面是因為春節檔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夠創新出有一定風格化的東西。我想讓觀眾的情緒像坐過山車一樣來回起伏,再代入現實主義,讓大家能共情。”
之所以這樣做,源自張藝謀在藝術表達上的創新精神。雖然《第二十條》涉及兇殺、打架、跳樓等案件,但觀眾看片時卻也有笑出聲的時刻,其中有一場戲,韓明約同事、前大學女友呂玲玲在一家體驗室談話,韓明戴上眼部按摩儀躺在椅子上,看不見對方。碰巧妻子李茂娟看到了他們的舉動,誤以為兩人舊情未了,趁著呂玲玲中間出去接電話,自己偷偷躺在丈夫身邊,于是上演了一場讓人捧腹的對話。
至于創新的成敗,張藝謀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創新是很冒險的,要想不斷地創新,最大的問題是不能太愛惜自己的羽毛,不能做過多的自我人設。我的電影風格五花八門,這可能也是我的天性使然。”
“講好中國故事”是心中夢想
張藝謀笑稱,自己是天生的“勞碌命”,就是喜歡不停地工作,“如果幾天沒有事做,就會覺得于心不安”。
他至今依然珍藏著年輕時買的第一臺海鷗牌照相機,那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他在咸陽國棉八廠當工人時省吃儉用花了180多元買來的。為了拍出好照片,他曾十幾次徒步上華山拍攝取景。直到現在,這臺相機依然被他在重要時刻拿出來招待朋友,比如在《滿江紅》的編劇陳宇生日時,他特意用這臺老相機為他拍照留念。
幾十年來,張藝謀在藝術的道路上創新求變。為了保持健康的身體,他每天只吃一頓飯,快走五公里,風雨無阻,他旺盛的精力讓很多青年演員都自嘆不如。
“當導演,我是活到老學到老。”這是張藝謀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2016年,他跟環球影業、傳奇影業合作,執導了好萊塢大片《長城》,“接拍這部電影的初衷主要是學習,希望能走進好萊塢,親自感受他們的電影工業化流程。”
雖然中國電影市場越來越繁榮,但張藝謀依然有著清醒的認識,“我們的電影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還是不夠的,這跟我們大國的身份不太匹配。相比‘講出中國故事’,‘講好中國故事’更難。通過電影的方式,讓世界看到中國人是什么樣子,是我心中的夢想。”張藝謀說:“拍一部好電影很難,我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得好一點,中國電影整體就會好一點”。(記者 王金躍)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