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觀豫丨2000年前的漢代“別墅”長啥樣?
臘月二十四有“掃房子”的習俗
家家戶戶“大掃除” 為了迎接春節的到來
漢代人住的是四層大“別墅”
雖然收拾起來費點兒勁
但美是真的美
三個看點,帶你認識
漢四層彩繪陶倉樓
01
“儲糧+居住”
2000年前的“都市別墅”
顏值和實力并存
它由院落、倉體、樓體組成
像“樂高”一樣,各部分可以拆卸組合從下
向上、從外向內看
一個農夫形象的陶俑背著重重的糧袋
仿佛正邁步走向院門口
其他三個陶俑也在院門右側勞作
一只白色的看門犬在靠墻“癱著”
周圍的三只陶雞閑適安逸
整體氛圍充滿了生活氣息
△院內斜梯旁氣孔周邊顆粒為隨葬的炭化儲糧
主樓一、二層是一個整體糧倉
為了安全防御,不設置門
那人從哪兒進?
一架梯子由地面斜搭在前廊底部的開口上
人通過登梯的方式,自由出入
三、四層外有回廊
其中,四樓有兩扇開著的窗戶
窗前坐著一個陶俑和一個立俑
應該是主人和侍者
廡(wǔ)殿式屋頂屋脊正中間有一只單腳站立的朱雀
(古代建筑中的屋頂樣式,一般用于重要宮殿、廟宇主殿堂等。)
仰脖張嘴、向天長鳴
這樣一座既能儲糧又能居住
有防御功能的“別墅”是一種建筑形制
因為質地是陶,故名“陶倉樓”
在漢代,陶倉樓模型是隨葬建筑明器
展現了漢代莊園主的居住和生活場景
02
古人早就流行在房子上畫畫了!
這件2009年出土于
白莊漢墓的“四層彩繪陶倉樓”
是我國目前已知的唯一一座通體彩繪陶倉樓
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被稱為“最美陶倉樓”
彩繪的內容包括
人物、神話故事、龍紋、駿馬、樹木、幾何紋等圖畫十余幅
△你能在陶倉樓里找到這些圖案所在的位置嗎?
尤其是以下三幅圖案
頗為生動、寓意豐富
虎食女魃圖
這幅圖的位置
在四層樓體背面
圖中的虎是龍和虎的結合體
虎口中的女子為女魃(bá)
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旱神”
她走到哪兒,哪兒就旱而不雨
虎食女魃是漢代民間的老虎崇拜
及除魃祈雨風俗的表現
蛟龍鬧海圖
繪制在第三層樓體的背面
紫色的龍身、黃褐色的龍首
肩部生翼,猶如蛟龍出海
寓意風調雨順
長青樹與青鳥圖
位于陶倉樓一二層倉體的背面
1棵朱紅色的長青樹寓意長壽
樹上有6只黑色青鳥、右側有1條龍紋圖案
青鳥傳說為常伴隨仙人西王母的鳥
因此后人借稱使者為青鳥
三幅圖自上而下結合起來看
表達了墓主人祈求風調雨順
五谷豐登、幸福長壽的心愿
整體彩繪的用色有
朱紅、白、紫、黑、黃(橘黃、土黃)、豆青六種顏色
其中,朱紅色的大量運用
體現了漢代崇尚朱彩的習俗
03
挑花眼了!你最喜歡哪一套?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
焦作陸續發掘出土了
各種類型的陶倉樓近300座
大致可分樓院式、連閣式、聯倉式、簡式等類型
△漢三層二聯倉彩繪陶倉樓
這些造型多樣、裝飾精美、結構獨特的陶倉樓
從數量、類型和體量上,均居全國之首
△漢七層連閣式彩繪陶倉樓
焦作古稱山陽縣
在兩漢時期并非交通要道
因此具備安定的社會環境和經濟發展的條件
加上土地平坦肥沃,是農耕的理想之地
集儲糧、居住和防衛于一體的倉樓便應運而生
△漢五層彩繪陶倉樓
漢代信奉“事死如事生”的觀念
作為建筑明器而被隨葬的陶倉樓
融匯了神話傳說、抽象藝術和市井生活
是研究漢代農業、建筑業、手工業的重要實物資料
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藝術財富
一座座陶倉樓
吹來了2000年前華麗的“都市風”
也讓我們看到了
古人對“瓊樓玉宇”的美好想象
制片人丨畢磊
文案丨王楠
視覺丨林琦
記者丨李恩浩
攝影丨牛愛紅
技術丨湯沛
審校丨朱冬梅
統籌丨劉瑩 戴廣宇
責任編輯:翟永吉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