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開出“幸福花”
駐馬店網訊(記者 李玉榮 見習記者 余川)“現(xiàn)在蘑菇已進入采摘旺季,每天可采1000多斤。”日前,在正陽縣熊寨鎮(zhèn)毛集村劉長見的蘑菇種植大棚內,劉長見和妻子一邊采摘蘑菇一邊興奮地說,今年他種了3萬多袋蘑菇,蘑菇長勢好,大棚內、屋里的墻壁上都擺滿了菌棒。
“俺夜里都顧不上睡覺。”劉長見說,每天下午4時開始采摘蘑菇,整蘑菇、粘箱子、打包裝,一二百件產品弄好,差不多夜里12時出發(fā),送到信陽市批發(fā)市場,回到家時已是凌晨5時。這樣雖然辛苦,但收入頗豐。
今年40多歲的劉長見是毛集村食用菌種植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種植蘑菇20多年,也是靠種植蘑菇富起來的“致富達人”。
毛集村有種植蘑菇的歷史。20世紀80年代,毛集村村民向學海到外地學習蘑菇種植技術,回來后在村里開啟了蘑菇種植的“先河”。在向學海的帶動下,毛集村村民紛紛開始種植蘑菇,蘑菇大棚數(shù)量由少變多、規(guī)模由小變大,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毛集村成了典型的食用菌種植特色村,不僅蘑菇長勢好、村民收入高,而且?guī)恿酥苓吶罕妳⑴c蘑菇生產,在家門口就業(yè),日子越過越紅火。
“我們村規(guī)模種植戶有20多戶。”劉長見表示,每年10月家家戶戶開始忙著裝菌棒,12月左右采摘銷售。蘑菇不僅銷往國內,制成的蘑菇干也漂洋過海遠銷國外。
為讓蘑菇產業(yè)做大做強,2023年,毛集村引進了蘑菇產業(yè)種植項目,現(xiàn)已建成可容納菌棒24萬袋的12個蘑菇大棚。該村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多農戶聯(lián)合,規(guī)模化種植,規(guī)范化管理,提高蘑菇種植的產量和品種,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近年來,正陽縣鼓勵和引導農戶發(fā)展食用菌種植,引導傳統(tǒng)農業(yè)向高效農業(yè)、特色農業(yè)轉型升級。目前,正陽縣食用菌種植品種主要是蘑菇、香菇,生產規(guī)模500萬袋,鮮品年產量6000噸,實現(xiàn)年產值5000多萬元。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xiàn),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