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架起鄉村振興“致富橋”
記者 李玉榮 通訊員 陳乾緒
近年來,在交通銀行河南省分行及熊寨鎮黨委、鎮政府等大力支持下,依托日益完善的番順番茄園種植基地,正陽縣熊寨鎮王樓村充分發揮地理、區位優勢,搭建平臺,積極引導群眾種植番茄、麒麟瓜,用好大棚資源,增加就業崗位,帶領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近日,走進脫貧戶劉新春等人的蔬菜大棚,一畦畦番茄秧蔥翠欲滴,一條條綠繩子直直地墜落在一棵棵番茄秧上面,務工村民精心地擺弄著腳邊的番茄秧,生怕踩壞了希望的“致富苗”,大棚技術員、種植基地管理員像蜜蜂一樣辛勤忙碌著。
從事蔬菜種植多年的劉新春開心地說:“大棚里有很多空間可以利用,邊沿不僅可以種辣椒、小蔥、香菜等,而且可以養蜜蜂。條件這么好的大棚不用怪可惜的,很多種植戶都簽了承包協議,肯定是不會浪費資源的。”
在番順番茄園,多種種植、開放采摘、商家直購、物流直達、技術合作、大棚合作等經營模式不斷呈現,技術指導、以老帶新、院地合作、秧苗直育、原料采購等讓大棚里的果蔬加快產品更新、技術落地、成本降低、質量上升等速度,走訪幫扶、限期解決、品種更新、管理優化、群聊建言、硬件完善等讓園區逐漸走上農業管理新模式的“康莊大道”,方便快捷、遍布各村的快遞物流渠道及時供給縣城各大超市、飯館等,不僅讓更多消費者吃上新鮮的綠色有機產品,而且產品銷往周邊地區,不斷延伸和拓展出來的種植產業鏈承載了更多村民在家門口創業的“致富夢”。
看到經常送政策、送技術、送溫暖、送幫扶的縣業務部門技術員、鎮村干部等人,不少種植戶覺得要抓住機遇,盡快學懂和掌握種植新技術、管理新模式,像劉新春那樣靠自己也能把大棚管理得井井有條。
交通銀行河南省分行駐王樓村第一書記劉闖表示,農村要快速發展,走特色種植、養殖之路是很有必要的。按照“一村一品”發展思路,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群眾素質不斷提高、為民活動深入開展的王樓村既要大力發展以日光溫室、大棚為主的果蔬種植、產品初加工等,培育和孵化創業達人,強力推進大棚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科技化、鏈條化發展,又要招商引資,引進相關公司、企業入駐,鼓勵和支持村民進行農資服務、快遞站點、線上銷售、特色種植、農資代理等,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步伐,確保王樓村盡快走好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致富路”。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