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已絕跡的運動 在千里冰封的松花江上“復活”
新華社長春1月30日電(記者褚曉亮、王昊飛、張博宇)冰上馬拉松,20世紀初始于荷蘭,是賽事距離比肩馬拉松的速度滑冰項目,因當地氣候變暖于世紀末遺憾停擺。這項穿著冰鞋長途奔襲的運動從此成為追憶,卻在今日回歸賽道。30日上午,首屆中國·吉林松花江滑冰馬拉松挑戰賽暨2024年全國全民健身大拜年主會場活動在吉林省白山市靖宇縣舉行。
千里冰封的松花江上,5條賽道的選手分別穿著冰鞋、跑鞋、雪板,劃著龍舟,騎著自行車,從各自起點共同出發,罕見地上演蔚為壯觀的“項目同框”,為東北大地的冰雪運動掀起開年以來又一次高潮。冰上馬拉松,這顆陷入沉寂的百年冰雪“遺珠”,緣何在松花江重放光芒?
1月30日,參賽者在滑冰馬拉松挑戰賽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顏麟蘊 攝
耳目一新的“冰雪體驗”
“這是獨一無二的賽場,這是國內冰雪運動的首創。”擔任賽事裁判長的趙偉昌說,在冬奧賽場,速度滑冰項目的最長滑行距離才1萬米,此次選手們需要在長度10.5公里的天然冰面賽道上滑個來回,相當于半馬距離,不僅在國內屬于首創,在國際上也很罕見。
寒冬臘月,封凍的松花江宛如巨龍蜿蜒向遠方,兩側群山屹立,松柏掛雪,勾勒出一幅絕美的水墨畫卷。30日上午,隨著發令槍響,7000余名選手從江面上集體出發,如潑墨般涌向廣闊的冰天雪地。“體驗太美妙了!此前無論是跑步還是滑冰,都沒有過這種氛圍。”55歲的選手楊順青說。
“馬拉松比賽見多了,但這樣的形式還是頭一次見。吉林冰雪這次‘整活’真的很有創意!”杭州游客張逸凡說,此次到長白山去原本只為滑雪、拍照、泡溫泉,沒想到恰逢此次賽事舉辦,于是為行程增加了這條“支線”,感覺不虛此行。
溫暖細致的“冰雪之心”
當日,在“北緯42度最美天然滑冰賽道”成為熱詞的背后,還有溫暖細致保障賽事運行的“冰雪之心”。
在天然封凍的冰面上舉辦大規模賽事,首先要排除的是安全隱患。“辦賽之前,我們對賽事風險進行了細致評估。”吉林省體育局副局長劉琦介紹,這是國內第一次在松花江冰面上設置如此規模的賽道,沒有經驗可循,為此主辦方聘請專家在賽段先后3次探冰,確認整個冰層平均厚度47.7厘米、承重可達5噸以上之后才實施建設。
1月30日,參賽者在雪地自行車馬拉松挑戰賽中。新華社記者 顏麟蘊 攝
晝夜溫差較大,風口處冰面凸凹不平,部分冰面裂縫足有兩指寬——這些都是速滑比賽運行的障礙。為了讓賽道光潔平整,過去15天來,吉林全省室外冰面作業人員夜以繼日地對賽道進行打磨維護,就連專用于室內冰場的澆冰車也開到了松花江上。“這是我滑過的最平整的室外冰面。”45歲的梅河口選手蔣偉麗在賽后點贊。
硬件過硬,軟件夠暖。當日賽道的補給站,除了暖貼、面包、姜糖水等常規補給外,還有東北冬季“靈魂美食”鐵鍋燉。一口口大鍋,在嚴寒的天氣里飄著熱氣騰騰的香味,讓許多選手主動降低配速去解饞。參賽包中的“彩蛋”也讓人心頭一暖——產自吉林省遼源市的“黑科技”自發熱冰雪襪,部分選手感慨:“拿到這雙冬奧同款襪,不上場比賽也值了。”
獨樹一幟的“冰雪拼圖”
冰雪運動是注重與大自然親密互動的運動。在冬季體育傳統強國荷蘭,1909年開始舉辦一項被稱為“Elfstedentocht”的賽事,其中文名稱為“十一城冰上馬拉松”。這是一項長達199公里的天然冰面滑冰之旅,需要途經11個城市。賽事由于距離遙遠且過程艱辛,被視作全球冰上體育項目一道獨特而靚麗的風景線。
因氣候變化等原因塵封近30年后,這項經典的非冬奧項目在中國東北松花江上得以重現,并在比賽當日依托選手參賽規模,被吉尼斯認證官吳曉紅宣布為“最大的滑冰系列賽”在此誕生。“我們的目標不止吉尼斯。吉林作為‘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重要承載區,更志在打造一個新的賽事平臺,吸引更多人參與其中。”吉林省體育局局長牟大鵬說。
1月30日,參賽者在滑冰馬拉松挑戰賽中從起點出發。新華社記者 顏麟蘊 攝
在馬拉松路跑賽事井噴之際,吉林以獨特的冬季玩法集齊了“冰雪馬拉松”拼圖。穿著冰鞋長途奔襲的馬拉松滑冰賽事,重放光芒于白山市;穿著雪板跨越雪原的馬拉松滑雪賽事,長久綻放于長春市——中國長春凈月潭瓦薩國際滑雪節至今已舉辦22屆。集齊拼圖,讓冰雪體育大省吉林又多了一份推動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
“白山市從此新增一張冰雪名片。”白山市委書記謝忠巖說,本次賽事在報名通道開啟后迅速實現滿額,不僅吸引了來自北京、上海、廣東、重慶等全國各地的選手,還吸引到來自尼日利亞、南非、巴拿馬等國家的朋友參與,未來將把賽事繼續辦成具有更大影響力的年度活動,吸引更多游客來打卡這座位于長白山腹地的冰雪魅力之城。
參與采寫人員包括李典、宋心平、魏蒙、顏麟蘊和姬楊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