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河南丨麥地里的氣象專家
冬日早晨,陽光灑在河南鶴壁的一片麥地里,分外暖和。麥苗探頭迎接陽光,土壤松軟潮濕。
“群里說,最近要有一場雪。”王連江站在麥地旁,掏出手機,給記者看他的微信。他加了好幾個群,有的群名是“農辦”,有的是“農業氣象服務”。
王連江是鶴壁市??h屯子鎮月強小麥種植家庭農場負責人,種了200畝冬小麥,但都是崗坡地,比較干旱,一畝地澆一次水就得100多元。“上個月正計劃要澆水,群里專家說馬上可能有雨雪,讓我先等等。沒想到后來一連下了兩天雪,省了幾千塊澆水錢。”他笑道。
一旁的鶴壁農業氣象試驗站高級工程師王福州,也呵呵地笑了起來——他也在群里。有時候,他會走出微信群,走進田野。
“現在是小麥越冬期,還要小心極端低溫。”他提醒王連江,“不過別擔心,我們會及時發布氣象預警,并與農業部門會商,制定田間管理措施。”
在作物生長關鍵期以及重大農業氣象災害發生前,當地氣象和農業部門會舉行會商,分析研判風險,形成具有指導性的服務專報,發給農業合作社、種田大戶等。
“現在主要是看天和用天,以看天為主,下一步還要加強對用天的管理!”王福州補充道,看天氣就是看天氣預報,提前做好準備,盡量避免氣象災害。用天就是合理利用農業氣候資源,讓農業生產最大化獲益,如根據農業氣候資源分布變化,調整作物播種期、種植制度等。
不過,他有時候也很為難:農業生產對氣象的要求越來越高,預報技術還達不到那么精準。“但我們正朝這個方向努力。”王福州說。
可不是嘛!在鶴壁,已經建起了90多個農田小氣候觀測站,實時采集氣候數據、觀察作物長勢情況,為氣象和農業專家們提供參考。地面觀測還不夠,天上還有風云衛星。此外,還有網格預報功能。“預報精度目前能達到5公里,下一步要實現3公里、1公里……預報越來越精準,服務才能越來越精細。”王福州說。
多年與農業打交道,讓這位氣象專家也成了種莊稼的“好手”。“莊稼就跟人一樣!”王福州講起了自己的心得,“苗期需要蹲苗,別急著澆水,得稍微讓它耐點兒旱,促進根系生長。到了拔節期,就得大水、大肥,就像人在青春期需要補充營養……”
說完,他又用積雪蓋住麥苗。“積雪可以保溫,就像蓋上被子。”他抬頭望向更多麥苗,眼里滿是憧憬。
(記者 陳海波 王勝昔)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