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年饃
文/孔得方
蒸年饃是我家過年時的頭等大事。從數量上來講,要蒸百十個之多,能吃到正月十五;從種類上來說,有火燒、豆包、棗花饃等;說到人工,那是一家老小齊上陣。
農歷臘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我們當地有炕火燒饃的傳統。火燒其實就是一種特殊的饅頭,只不過摻了些芝麻、香油、蔥花,做成饅頭后再將其壓扁,變成了厚實的大餅子,先放到鍋里炕,半熟成型后再繼續蒸。火燒饃可甜可咸,我家往往是半鍋甜的、半鍋咸的。
火燒饃只是蒸年饃的開端,我家一般從臘月二十六開始蒸豆包。這是蒸年饃的重頭戲,一家老小都有活兒干。豆包,顧名思義,里面包的是豆,但大多不是真正的豆,往往是切碎的紅薯,一粒粒的“紅薯豆”。有時也摻些紅豆,那就名副其實了。可惜紅豆太貴,紅薯則便宜得多。
父親負責買紅薯。年集上賣紅薯的很多,要貨比三家,比的是紅薯的好壞,可不能只圖便宜。買紅薯的人很多,下手晚了就只能挑剩下的。蒸豆包用的紅薯首先得個兒大,外表還得光溜,有傷疤的、溝壑太多太深的盡量不要。一定得瞧仔細了,避免買到發黑的壞紅薯,哪怕只是表皮微微壞了一點兒,但里面已經發苦了。
父親把買回來的紅薯削皮、洗凈,交給母親,由母親切成細碎的小丁,紅薯豆就有了。母親早就和好了幾盆面,一盆發酵好了,便開始包。如果面發酵得快,還得叫上奶奶一起包,因為如果過度發酵,蒸出的饃就會微微發酸,所以耽擱不得。我負責燒火。燒火可是個技術活兒,火勢要穩定,不能忽大忽小,否則水蒸氣不穩定,水滴從鍋蓋滴落到豆包上,豆包的表皮就被砸得坑坑洼洼,不好看了。好看的豆包過年時用來招待客人,客人總會夸上幾句:“這饃蒸得漂亮!”母親的心里便多了幾分歡喜。
一鍋豆包饃要蒸25分鐘左右,如果差了火候,就會導致紅薯豆沒有蒸熟,吃的時候再次加熱也熟不了了。所以從選紅薯到豆包饃出鍋,哪一步都出不得半點兒差錯。
還有一種棗花饃,最為稀有,母親并沒蒸過幾次。棗花饃屬于花饃的一種,只是在花間點綴幾顆泡好的大紅棗。蒸出來好看極了,像是精美的藝術品,讓人舍不得吃。但過不了幾天,所有的棗花饃就成了花饃,上面的棗都被人偷偷摳下吃了,沒錯!是我干的。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