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疑+古裝”,一種新模式
摘要:近年來,古裝懸疑劇嘗試在人物塑造中跳出“二元對立”的思維框架,淡化正反人物的強烈對比,打造以主角為中心的人物群像、探尋人物行為背后的深層緣由、挖掘人物心理轉變的動機等,在人物的立體性和豐滿度上作出新的探索。
近幾年,影視劇市場維持了較高的熱度。懸疑劇、古偶劇不斷突出重圍,出現了不少爆款。《無證之罪》《隱秘的角落》《漫長的季節》等都制作精良,廣受好評。“懸疑+古裝”這個新鮮的結合體,也擁有了大批觀眾。《唐朝詭事錄》《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繁城之下》反響強烈。
霧里看花,樂此不疲
古裝懸疑劇在這幾年的影視劇市場異軍突起、成績不俗,早期的《狄仁杰探案》《大宋提刑官》,如今的《唐朝詭事錄》《繁城之下》播出一部火一部,“元芳怎么看”甚至成了經典的網絡梗,熱播期間“《唐朝詭事錄》好高能”話題閱讀量達3.3億,《長安十二時辰》《風起隴西》《風起洛陽》《蓮花樓》的豆瓣評分都在8.0以上,成毅等青年演員更是借助這類作品收獲了大批粉絲,奠定了內娛圈內的地位。
這些古裝懸疑劇能火,源于爆款特質太過明顯——《御賜小仵作》在古裝懸疑中融入了愛情元素,男女主角在探案過程中暗生情愫;《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借一起絲絹賦稅不公引發的案件講述明代賦稅制度、官員等級關系等內容,為觀眾洞觀歷史提供了可能;《繁城之下》巧妙地加入黑色幽默元素,帶領觀眾體驗一場全新的探案與真相之旅……在這些作品中,無論古裝劇迷還是探案迷,都能找到一款適合自己的。
最吸引人之處,是奇觀化的中式古風懸疑探案故事和恐怖的懸疑氛圍,換句話說,它們在創造一種視聽上的“重口味”。
“案情越是離奇,就越能激發觀眾的想象力,無形中拓展了故事的敘述空間,一切的荒誕和奇異在鋪陳中漸漸變得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人們看著看著就容易‘拍案驚奇’,觀劇的體驗感、沉浸感變得異常強烈。”劇評人饒佳嘉表示,“更有趣的是,都說古裝劇、古偶劇泛濫成災,觀眾已審美疲勞。但人們追起古裝懸疑劇來,大都樂此不疲。一旦故事人物身穿古裝探案解密,似乎具有了一系列的優勢——時空限制被打破了,一些現實題材中必須自圓其說的邏輯問題可以忽略不計。畢竟今人回看歷史本就如霧里看花。更何況,古裝懸疑劇內容以架空懸浮者居多,一切雷同純屬巧合。”
精致“燒腦”,讓人難移視線
古裝懸疑劇,其實就是在做“連加”——與《少年包青天》《神探狄仁杰》《大宋提刑官》等老劇相比,當下的古裝懸疑劇更注重“懸疑+探案+各類元素”的融合。多元素的碰撞不只在拓寬古裝懸疑劇的創作邊界,也在探索這一賽道更大的表達空間,連接更大的市場。
“懸疑+探案+武俠”或“懸疑+探案+動作”,成為目前此類作品的必備,而為了吸引年輕觀眾,當下“懸疑+諜戰+青春”的創作方向,也是制作方所熱衷的。
盡管疊加如此之多,但成功的古裝懸疑劇依舊做到了劇情緊湊不拖沓。不少現代探案劇存在案件少、節奏慢的頑疾,包括去年開局大火的刑偵劇《他是誰》,最終也走上了冗長爛尾的老路,古裝懸疑類劇作中,有許多都成功避開了坑。單元式、快節奏的探案讓觀眾看得更加過癮。小成本黑馬劇《御賜小仵作》采取主線大案嵌套多個單元案件,故事邏輯清晰,愛情線甜美自然,憑借輕快的喜劇節奏,讓年輕觀眾追得清爽暢快。40集的《蓮花樓》講述了10個案件,劇情起伏不定,平均三集一案的敘事節奏,為《蓮花樓》提供充足的故事樣本,也推動觀眾沉浸式體驗故事劇情,讓人難以移開視線。
值得一提的是,古裝懸疑劇的制作日益精致。它們無一例外更注重對服化道、場景搭建上的“東方傳統之美”的展現,古風建筑、古風舞蹈、古風音樂等讓古風懸疑探案更加詭譎、華麗。對武俠、奇幻等元素的呈現由此更加精彩。有的畫面出現妖貓、幻虎、白蟒等異獸,為故事本身增添了離奇性,亦真亦幻為受眾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
生動的人物群像塑造更讓古裝懸疑劇呈現出別樣魅力。近年來,古裝懸疑劇嘗試在人物塑造中跳出“二元對立”的思維框架,淡化正反人物的強烈對比,打造以主角為中心的人物群像、探尋人物行為背后的深層緣由、挖掘人物心理轉變的動機等,在人物的立體性和豐滿度上作出新的探索。
需在歷史空隙中尋找綺麗之美
當然,古裝懸疑劇在創作上仍存在一些問題。
懸疑探案流于表面便是其中之一。在《蓮花樓》中,劇集對于案件推理過程的詮釋,更像是對游戲劇情按下了快進鍵,無論主角還是NPC身上的任務導向性都極其明顯,基本遵循著“意外死人—主角破案—主角蒙冤—收獲戰利品(信息情報或物品)”這一套路推進內容,與游戲系統里的打怪升級路徑并無二致。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主人公看起來更像是按照既定程序開掛破案,也沖淡了整個故事的懸疑和推理氛圍,多少影響了觀眾沉浸代入。
盡管視覺效果博人眼球,古裝懸疑劇要打造精品,還是要以內容取勝。在這一點上,知名作家馬伯庸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創作路徑。基于其非虛構作品——《顯微鏡下的大明》而來的《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就廣受好評。為了創作這個故事,馬伯庸透過《明實錄》里只有十余字的記錄,從中找到創作靈感,并向專業學者求助,詳述明代隆慶四年(1570年)至萬歷七年(1579年)間徽州府的“人丁絲絹”爭議,呈現出傳統治理與近代轉型之間的沖突,飽含思想深度與厚度。這些不為人知的歷史就這樣被馬伯庸挖掘出來。在此基礎上的影視劇作品,也能在那些歷史空隙中,混搭上懸疑、武俠等元素娓娓道來,讓歷史有了一種別樣的綺麗之美。
伴隨著同類題材的大熱,可以想見的是,古裝懸疑劇的創作也將迎來扎堆期,或許還會導致井噴。據不完全統計,在愛奇藝等四家平臺的內容儲備中,待播的古裝懸疑劇已經接近20部。劇集市場的規律一向如此,一種模式火了,模仿者就多如過江之鯽,隨之同質化的問題浮出水面,觀眾難免看膩,并再次呼喚創新的到來,而古裝劇抑或是懸疑劇的下一個創新風口,又藏在哪里呢?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