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讀懂中國 諺語里的老家河南丨冬季探麥看良田
摘要:縣鄉(xiāng)多次組織培訓,平時管理多借助‘5G智慧農業(yè)’;望著地里一畦畦青翠的麥苗,李振均感慨,即使大寒不下雪,靠著科技與良田,“來年的饃饃也能吃得既香又踏實。”
“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跟土地打了半輩子交道,作為村子里的種糧“老把式”,過去,新蔡縣孫召鎮(zhèn)農民李振均“靠天吃飯”,“總盼著冬季多雨雪,來年有個好收成。”
如今,59歲的老李變身“新農人”,隨身攜帶一部手機,任何時間都能登錄智慧農業(yè)大數(shù)據(jù)平臺APP,“在袁寨村流轉的700多畝小麥的墑情、蟲情和氣象環(huán)境隨時都能看到。科學種田,心里更有底。”
1月19日一早,記者跟隨新蔡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研究員梅雷,在袁寨村的一處麥田,見到了忙碌的李振均。他說:“看手機天氣預報,最近兩天將有雨雪,我們搶抓有利時機,對部分弱苗追加有機肥,同時適機中耕松土,促根增蘗。”
“這陣子天冷,要時刻注意大田墑情、防凍害。”一下到麥田,梅雷就帶著老李抽樣查看苗情,“多數(shù)麥苗分蘗在5個左右。個別地塊不行,需要抓住時機進行促苗。對紅蜘蛛、蚜蟲等病蟲害也得留心。”
“通過智慧農業(yè)大數(shù)據(jù)平臺,時刻觀察著各個田塊墑情和蟲情呢!前段時間,對一些缺墑地塊澆過一遍越冬水了。”對于麥田冬管,李振均一點不敢馬虎。
晌午,忙完地里活兒,李振均和記者聊起如今的種地“心得”:“在農技人員的推薦下,種子選用的是天麥139、天麥166,這兩個品種的麥子高產、穩(wěn)產、還抗倒伏;縣鄉(xiāng)多次組織培訓,平時管理多借助‘5G智慧農業(yè)’;高標準農田,旱能澆、澇能排,穩(wěn)產高產。”靠著良種良技和良田,李振均種的麥子平均畝產1000斤以上。
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命脈在水利、出路在科技。老李種田方式的變化,折射出當?shù)赝苿痈邩藴兽r田建設的有力實踐。
新蔡縣農業(yè)農村局局長李斌介紹,多年來,新蔡積極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zhàn)略,穩(wěn)步推進148.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在提升排澇能力、推廣節(jié)水灌溉方式、提升管理手段方面持續(xù)發(fā)力,“許多低產田變成穩(wěn)產田高產田,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shù)達到0.631,化肥和農藥用量分別減少13.8%和19.1%。全縣糧食總產常年穩(wěn)定在16億斤以上。”
關津鄉(xiāng)牛灣村建設的1.12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qū),依托為農服務中心,全面實現(xiàn)智能配肥、農資直供、農機作業(yè)、統(tǒng)防統(tǒng)治、烘干收儲“一條龍”服務,與河南農大、省農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聯(lián)動,科技服務送到田間地頭。
“大寒見三白,農人衣食足。”望著地里一畦畦青翠的麥苗,李振均感慨,即使大寒不下雪,靠著科技與良田,“來年的饃饃也能吃得既香又踏實。”
責任編輯:孫普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xiàn),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