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領袖|“古建筑守護人”習近平
摘要:據統計,截至2023年10月25日,全國共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42座、中國歷史文化名鎮312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487個,劃定歷史文化街區1200余片,確定歷史建筑6.一串串數字,訴說著中國城鄉濃郁的歷史氛圍和文化氣息,也折射著人們向往的“詩意地棲居”。
2022年9月8日,航拍河北正定古城陽和樓與正定歷史文化街。
“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不僅屬于我們這一代人,也屬于子孫萬代。”懷有深厚文化情懷的習近平曾嚴肅指出,“我們保管不好,就是罪人,就會愧對后人。”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在廈門任職時,習近平參觀鼓浪嶼地標建筑之一——八卦樓,目睹這座百年建筑面臨的困境:屋頂霉跡斑斑,樓板嘎吱作響。他當即決定撥款30萬元,扭轉八卦樓危在旦夕的命運。
主政福州這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期間,習近平一錘定音,叫停地產開發,改變了三坊七巷林覺民故居“一拆了之”的局面,推動了“里坊制度活化石”的保護與修繕工作。
到中央工作后,習近平考察調研的身影也常常出現在一些古城老宅和傳統街區中。登上西安城墻,他強調要保護傳承好這個“世界級的寶貝”;重回三坊七巷,他再次強調“對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區要有珍愛之心、尊崇之心”;來到山西平遙古城,他提出“三個敬畏”: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
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
習近平的所思所行致力于留住歷史根脈、傳承中華文明。
2018年10月24日,習近平在廣東廣州考察,來到荔灣區西關歷史文化街區永慶坊。
2018年10月,廣州永慶坊迎來一位貴客。
一條老街,一間間老店鋪,廣彩、廣繡、粵劇表演……仿佛一幅徐徐展開的畫卷。習近平邊走邊看,邊聽邊問。談到城市規劃建設,他強調,城市文明傳承和根脈延續十分重要,傳統和現代要融合發展。
2019年2月春節前夕,習近平在北京草廠四條胡同考察時,也揭示了同樣的道理。他說:“如果北京的胡同都消失了,都變成高樓大廈了,還怎么記得住鄉愁?我們搞現代化建設,既要把這個文化底蘊保留下來,又要讓胡同居民過上現代生活,要把二者結合好。”
為了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習近平思考得多,也思考得深。他說:“一個城市的歷史遺跡、文化古跡、人文底蘊,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文化底蘊毀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
從“不大拆大建”,“更多采用微改造這種‘繡花’功夫”,到尊重歷史遺存“修舊如舊”,從“避免‘千城一面、萬樓一貌’”到“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相得益彰”,習近平的古建筑保護理念,為我國古建筑、古跡保護提出了建設性指導意見,也為人們留下了鄉愁記憶。
2021年,《關于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印發。《意見》明確提出,采用“繡花”、“織補”等微改造方式,增加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街區和歷史地段的公共開放空間,補足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短板。
《全國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規劃綱要》編制完成,并建立了國家級保護對象的保護名錄和分布圖。
據統計,截至2023年10月25日,全國共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42座、中國歷史文化名鎮312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487個,劃定歷史文化街區1200余片,確定歷史建筑6.35萬處、中國傳統村落8155個,形成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綜合、最完整、最系統的載體。
2019年6月28日,福建福州,三坊七巷風光。
一串串數字,訴說著中國城鄉濃郁的歷史氛圍和文化氣息,也折射著人們向往的“詩意地棲居”。
北京東城,草廠四條胡同青磚灰瓦、曲徑通幽,氤氳著千年古都的深厚文化底蘊;福建福州,三坊七巷白墻黛瓦、飛檐翹角,軟木畫、牛角梳、油紙傘等民間藝術相映成趣;浙江金華蘭溪,諸葛八卦村的木板墻、花格柵、石庫門,每幢古建筑都掛了牌,人人都是文保員……
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區散發古色古香。當歷史文化走進千家萬戶,歷史與現代交相輝映,漫步其中的人們,推窗洞見歷史,呼吸感受文化。人們細品文化韻味的同時,文化自信也在美的滋養中不斷增強。
總監制丨駱紅秉 魏驅虎
監 制丨王敬東
主 編丨李璇
策 劃丨蔡純琳
編 輯丨李珊珊
校 對丨蔡純琳 魯楊 閆田田
出 品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