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酥脆濃香“黃金馓”非遺美食萬里傳
摘要:陳家馓子以其酥香味美、咸淡適中、馓條纖細、老少皆宜食之贏得人們的喜愛,又因炸成后的馓子形狀細長,故又被稱為“龍須馓子”。“我們把馓子當作畢生事業來做,馓子制作技藝也會一代代傳下去,并不斷發揚光大。”
開欄的話:春節越來越近,年味也越來越濃。有人說,年味是噼里啪啦鞭炮響;有人說,年味是游子匆匆趕路忙;有人說,年味是舌尖上的美食香味……
每逢過年,總有一些美食喚醒人們對年味的記憶。今日起,本報開設《舌尖上的年味》欄目,推介特色年味美食,和廣大讀者一起感受舌尖上的年味。
駐馬店網訊(記者 許靜 見習記者 趙永濤)春節臨近,西平縣的大街小巷時不時飄來馓子的香味。這是家的味道、年的味道,是無數在外游子心頭縈繞的思念。
剛出鍋的馓子酥香味美
近日,在西平縣城龍泉大道旁的一家店鋪里,陳家馓子第五代傳人、西平縣盆堯鎮油坊陳村陳文軒和兩個兒子陳紅勇、陳二勇忙得不亦樂乎。
共同協作
馓子是西平縣一種傳統美食。陳家馓子歷經幾代人的精心制作,已打造成為西平縣家喻戶曉的地方名吃,2012年被西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西平名吃”和西平縣非物質文化遺產。
西平縣陳家馓子相傳產生于明代時期。馓子古稱“寒具”,是寒食節的傳統食品,主要食材包括油、面粉、食鹽、芝麻等,是民間傳統風味小吃。每逢節日,人們則以此祭祖并互相饋贈。
相傳明代時西平縣盆堯鎮油坊陳村有一陳姓人家開辦油坊,以磨油為生,生意興旺,四方鄉鄰稱為油坊陳,村名由此而得。陳家油坊生意越做越好,于是又發展了副業“油炸馓子”。陳家馓子以其酥香味美、咸淡適中、馓條纖細、老少皆宜食之贏得人們的喜愛,又因炸成后的馓子形狀細長,故又被稱為“龍須馓子”。
切面
繼承祖業經營馓子生意后,陳文軒的制作技藝以及陳家馓子的獨特味道逐漸遠近聞名。中央電視臺2007年曾錄制陳文軒制作馓子的技藝,并在央視七頻道播放。漯河、平頂山、周口、鄭州、北京等地的顧客經常光顧。
陳文軒為客戶包裝馓子
每天早上5時左右,陳家人一起圍著油鍋炸馓子,一人揪起面頭,邊拉邊往手上纏繞,纏夠一指寬,放到筷子上;另外一人用筷子把面胚往兩邊抻,成形后放進高溫的油鍋里烹炸。只聽“滋啦”一聲,馓條在沸騰的油鍋里翻滾,香味騰空升起,春節的氣氛就這樣撲面而來……在馓子快熟時,用筷子順著巧勁翻面定型,一把金黃、酥脆、濃香的馓子便做成了。
“陳家馓子傳到我這兒已經是第六代了,我的兒子現在也開始經營馓子了。我家的馓子靠手藝‘出圈’,生意越做越紅火。”陳二勇介紹,他和陳紅勇從小耳濡目染,手藝早已學成,后來各自娶了媳婦,全家人一起經營馓子生意,日子過得和和美美、有滋有味。
“我們把馓子當作畢生事業來做,馓子制作技藝也會一代代傳下去,并不斷發揚光大。”陳紅勇告訴記者,正宗的陳家馓子酥脆無比,干吃香酥可口,做成菜肴讓人回味無窮。
掃碼看視頻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