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觀豫 | 河南:推動非遺發揮當代功用
在最近舉辦的2023中國原聲民歌節上,河南省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黃河號子(黃河船工號子)、信陽民歌廣受好評,河南非遺人頗受鼓舞。“多年來,河南致力于推動非遺保護、傳承、弘揚、發展,相關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非遺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二級巡視員呂承俊表示,未來將持續做好非遺的挖掘、保護、展示和傳播工作,推動非遺融入當代生活、發揮當代功用,煥發新活力、綻放更加迷人的新光彩。
河南是非遺資源大省,截至目前,認定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萬余項,其中,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25項、省級1030項;認定各級代表性傳承人1萬多名,其中,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26名、省級1147名。4個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中,太極拳由河南牽頭申報,于2020年申遺成功;2022年,“信陽毛尖茶制作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參與“中國傳統茶制作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聯合申報,成為我國第43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河南設立的8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中,2個入選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數量居全國前列。
河南一直高度重視健全法律法規制度,于2014年頒布了《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出臺了系列綱領性文件,非遺保護工作制度化、法治化水平持續提升。河南還積極建立非遺保護機制,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等19家單位聯合建立省非遺保護聯席會議制度,推動非遺保護形成合力,河南省財政近3年投入非遺保護專項資金約1.2億元。
河南的非遺項目大部分在鄉村。近年來,河南通過持續發展非遺工坊,非遺產業化賦能鄉村振興的優勢不斷顯現,不僅保護、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在助力百姓增收致富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目前,河南有非遺工坊(含非遺扶貧工坊)213個,其中有64個納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項目庫。文化和旅游部與國家鄉村振興局共同公布的66個非遺工坊典型案例中,河南有5個入選,居全國首位。
“非遺點亮計劃”是河南探索非遺助力鄉村振興的獨有經驗。通過引入國內優質團隊,河南先后在省內15個鄉村(古鎮、景區)挖掘非遺內涵,活化利用非遺資源,開展鄉村營造活動,共落地140個非遺空間、149項非遺文創。2022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確定河南為全國“非遺助力鄉村振興”試點省份。
此外,河南還舉辦了“非遺購物節”,打通了從生產到銷售的“最后一公里”,2023年的活動覆蓋超2000家非遺店鋪,銷售額突破1億元。
2023年,在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智慧化中心主辦的河南百名非遺新青年線下交流見面會上,近百名“非遺新青年”齊聚一堂,共話非遺。
據面塑代表性傳承人劉玉偉介紹,他在研究和推廣面塑的過程中,既繼承傳統又積極創新,比如,將面與香進行結合推出香塑作品,與鏨刻結合推出香插系列,賦予面塑更多的內涵和形式。他表示,河南非遺領域的新青年在抱團取暖、相互學習,不斷給非遺保護傳承事業注入新鮮血液。
為激發非遺傳承活力,河南創新推出“尋找非遺新青年”活動,挖掘培育青年傳承人群,帶動非遺融入現代生活。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非遺處處長于潔表示,選拔非遺新青年是為了破解當下非遺的師承和傳承難題,聚焦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人才隊伍建設,激發非遺年輕一代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能力,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注和參與。
河南廣泛傳播非遺聲音,先后組織100多個非遺項目和300多名傳承人參加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新疆是個好地方”對口援疆19省市非遺展等全國性展覽展會,展示河南非遺魅力。
順應時代,敢于創新。河南還推動非遺與旅游融合,支持景區、場館打造“非遺里的河南”常設展等,非遺被活化為可看可感、可親可愛的產品及體驗場景,成為文旅消費的新秀、群眾歡迎的潮流。
責任編輯:王森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