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市場潛力 釋放創新動能 專家學者共話2023年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
摘要:??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表示,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應當保持謹慎樂觀,眼下我國電影市場尚未完全恢復到最好時期,中等規模電影推動增長的風險較大,社會輿論和文化環境對電影的影響也在增加,14歲到20歲的觀影人群規模略有下降,這些都對2024年中國電影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新華網北京1月5日電(記者 蘇姍)國家電影局2024年1月1日發布數據,2023年我國電影總票房為549.15億元,觀影人次為12.99億。其中,國產電影票房為460.05億元,占比為83.77%。優異的市場成績證明了中國電影市場持續復蘇向好的態勢,電影題材更加多元化,在照進現實的同時不乏藝術創造力,同時,下沉市場的崛起、宣發渠道的創新、女性觀眾觀影比例的上升,也為中國電影發展提供了新的動能。
亮眼成績有力提振了電影行業的信心,近日,在中國電影評論學會主辦、中國電影基金會鐘惦棐電影評論發展基金承辦的“2023中國電影回顧研討會暨2023十大優秀國產影片簡評發布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共同回顧了2023年中國電影市場,我們探討國產影片發展的潛力、趨勢和新機遇,總結成績、展望未來,共同推動中國電影實現高質量發展。
現實題材影片取得突破
傳統文化成為創作源泉
“2023年中國電影在數量、題材和類型上呈現出多元化趨勢,滿足了大眾的觀影需求”,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表示,這些都為中國電影的恢復性增長提供了動力和活力。
2023年,多部國產電影植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挖傳統價值觀與當下聯結,通過富有時代氣息的電影語言,展現中華文明獨特魅力。
在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名譽會長章柏青看來,以《長安三萬里》《滿江紅》為代表的多部影片取得了優異的市場成績,證明了國產電影在傳統文化的開掘上取得了不小突破。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常務副會長張衛同樣認為,這些影片用現代化視角表現出了當代精神,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2023年,還有一部分國產電影將鏡頭對準本土的現實主義題材,從人間百態中挖掘素材,通過將現實題材與懸疑、犯罪、推理、動作等不同類型元素的結合,大大提高了影片對于觀眾的吸引力。
其中,以《我本是高山》《八角籠中》為代表的一批中小成本影片取得了藝術上與市場上的雙成功,突破了以往大片壟斷的格局。章柏青認為,這些影片把更多的鏡頭和目光投向普通人、現實生活,為藝術提供了更深層次的創作源泉。全國政協委員、《當代電影》雜志社總編輯皇甫宜川表示,國產影片在高質量發展驅動下,以貼近時代的表達,扎實的表演和對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開辟和弘揚,獲得了觀眾的廣泛認可。
“不同類型的電影在商業上成功的核心是觸動觀眾在現實生活中的情感體驗,以現實主義精神來折射現實”,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北京電影學院教授鐘大豐分析道,如何在調動觀眾共情的過程中完成對現實的表現和積極引導,需要更巧妙地使用不同類型電影,這也是2023年中國電影所提供的一個重要經驗。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創作年輕化也是2023年電影產業一大特點。與會專家都認為,年輕導演的拍攝方式、創作觀念和藝術思維也為今后的電影創作提供了很好的啟示。這些新銳導演對類型電影的掌握愈發成熟,對類型化的發展理解愈發深刻,這也體現出電影產業復蘇的向好態勢。
保持謹慎樂觀迎接新挑戰
新興媒體沖擊帶來新課題
縱觀2023年電影市場,觀影人群正在發生新的變化。在12.99億觀影人次背后,下沉市場、親子觀影、25歲及以上女性觀眾為2023年電影市場帶來增長動力。
盡管如此,這與2019年17.27億人次觀影仍有一段距離。皇甫宜川認為,應當重視觀影人次的增長,2023年12.99億的觀影人次收獲了4年以來的最好成績,這便是好的開始。對此問題,饒曙光則建議創作者在內容等方面繼續努力,以吸引更多年輕觀眾。他同時表示,對于短視頻、微短劇等新興媒體的挑戰,電影人還需深入探索如何在資源分配中獲得發展。
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表示,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應當保持謹慎樂觀,眼下我國電影市場尚未完全恢復到最好時期,中等規模電影推動增長的風險較大,社會輿論和文化環境對電影的影響也在增加,14歲到20歲的觀影人群規模略有下降,這些都對2024年中國電影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不止是數量提升,還應是生產結構、票房結構、觀眾結構的優化合理”,《人民日報》文藝部副主任劉瓊提出,在這一過程中,電影專業評論在面對紛繁復雜的輿情時,能夠起到引導和紓解的作用。饒曙光同樣認為,為實現更高質量的繁榮發展,應當發揮電影評論的積極推動作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文化研究部主任左衡則通過自身調研關注到電影教育的缺位與經典電影美學的傳承問題,他提倡以優秀的影視評論、鑒賞課程滋潤中國電影未來的文化土壤。
此外,中國影協《電影藝術》主編譚政從三個方面為國產電影發展提出意見,一是繼續優化內容構成,二是培養能夠消費電影的觀眾,三是持續拓展海外市場。
與會嘉賓共同表示,2023年國產電影雖然題材、樣式不同,但都能與時代同頻共振,極具中國色彩,反映出了國產電影豐富的價值特性,展現了中國電影的獨特魅力。這些都離不開我國電影產業持續的沉淀與拓展,而電影人潛心創作更多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好作品,也更加推動了國產電影與觀眾的雙向奔赴。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