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與現代交織:2023年中國文化增亮世界
摘要:中國文化和旅游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萬鋌認為,這標志著中國茶文化進一步得到世界認可,“小小的東方樹葉是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文明互動演進的生動佐證”?!爸袊l展非???,西班牙各行各業都需要了解中國情況的人才。
2023年5月8日,游客在西安大唐不夜城觀看互動節目“盛唐密盒”。新華社記者 鄒競一 攝
新華社北京1月1日電 題:傳統與現代交織:2023年中國文化增亮世界
新華社記者馬欣然、毛振華、宋瑞
2024年,42歲的美國刑法律師克里斯特·考德威爾迎來了修習武術的第30個年頭。“我很幸運能夠從小習武,它教會了我很多中華傳統文化知識,充滿了美好與能量。”
習武之初,考德威爾沒想到會與中國文化深深結緣。
“中國武術歷史和文化底蘊深厚,習武練功就會耳濡目染,受到熏陶。”他舉例說,武術中有孫悟空舞金箍棒、關羽耍大刀等招式,練習時很想知道這些人是誰,“在翻歷史書后發現,孫悟空大鬧天宮,關羽是三國名將,最后越讀越上癮”
因為武術,考德威爾在中國參加了世界錦標賽,到過上海、北京和成都等地。他最愛川菜,為看到大熊貓感到興奮,“下次來,我會帶領更多美國朋友體驗中國文化。”
中華文化既是歷史的、也是當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在跨越時空、超越國度,以多領域、多渠道、多圈層的方式,吸引越來越多外國人投身中國文化的研究與傳播。
2023年11月26日,在美國加州舊金山灣區的尤寧城,中國武術運動員進行交流表演。新華社記者 吳曉凌 攝
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開展的最近一期“中國國家形象全球民意調查”顯示,海外民眾對中國文化形象評價達7.3分,文化成為海外民眾最希望通過中國媒體了解中國的領域之一。
回望2023年,《長安三萬里》《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等傳統文化題材電影在新西蘭、澳大利亞熱映;將民族文化和足球運動結合的“村超”直播“出圈”海外……中國文化在全球范圍的“能見度”“接受度”不斷提升,為各國民眾打開了一扇了解中國、體驗中國的窗口。
一些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年輕人,在巴黎、紐約街頭舉辦快閃,秀出戲腔、琵琶、古箏等拿手絕活;身著馬面裙、苗服等傳統服飾的中國留學生頻頻亮相畢業典禮現場……青年,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海外傳播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他們用創新的方式展現古老文化的魅力。
最近,一支由中國年輕人原創的網紅舞蹈“科目三”流行全球社交平臺,來自中國的流行文化也在海外受到歡迎。
“中國文化‘出海’呈現融合之新、理念之新、心態之新,傳遞出更深層次的文化自信。”中國國家文化發展國際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嘉珊說。
2023年12月28日,在柳州市融安縣實驗小學,學生們在跳竹竿舞。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英國媒體近期刊發題為《征服美國的最新中國出口產品》的文章指出,“改編自中國文學的短劇應用程序在美國大受歡迎,這種趨勢表明中國文化產品能夠很好地翻譯給西方觀眾”。
在美國問答平臺“Quora”上,有不少人發帖討論“你讀過最美的中國詩詞是什么”。從《論語》《詩經》《唐詩三百首》,到李白、杜甫、蒲松齡,評論區中有近千位外國網友留言分享。“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東方詩意與哲思,也在豐盈著一眾國外讀者的精神世界。
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當下,一系列具有鮮明中國特性的網文小說,想象豐富、故事精彩、代入感強,成為跨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
《2023中國網絡文學出海趨勢報告》顯示,中國網絡文學行業2022年總營收達317.8億元,同比增長18.94%;海外營收規模達40.63億元,同比增長39.87%。
道、餑餑、門派、刺繡……談及看過的40多篇中國古風小說,孟加拉國作家亞齊亞一口氣說出了很多關鍵詞,“閱讀讓我更加了解中國歷史和中國神話故事中的浪漫主義和英雄情懷。同時,它也給予了我遠眺世界的精神力量。”
“16歲時我的父親去世了,家里喪失了經濟來源,是中國文學作品中堅強自立的女性主角們陪我走過最艱難的時光。”亞齊亞說,這也是她將“勇士”作為筆名的緣由。
如今,亞齊亞的一篇熱門小說已被中國公司簽約,可觀的報酬將支撐她明年去往美國讀書深造。
茶,作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之一,與瓷器、絲綢等于數千年間共同展示著中國文化的魅力。
2023年9月,中國申報的“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全球第一個茶主題世界文化遺產。
中國文化和旅游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萬鋌認為,這標志著中國茶文化進一步得到世界認可,“小小的東方樹葉是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文明互動演進的生動佐證。”
“在法國巴黎米其林三星餐廳的菜單中,我們的一杯中國茉莉花茶售價28歐元,公司產品還成功進駐了巴黎的奢侈品專賣店。”福建春倫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傅天龍近期結束了法國考察行。
2023年,這家企業在法國的銷售額達5000萬元人民幣。他們還計劃以法國為中心,向歐洲其他國家輻射發展。
“茶文化所傳遞的‘茶和天下、包容并蓄’理念已成為人類文明的共同財富。”萬鋌表示,希望今后能幫助更多的茶文化企業“走出去”,促進茶文化的傳承發展和茶經濟的繁榮。
近日,中國傳統民俗節日春節(農歷新年)成為聯合國假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臨時代辦戴兵說,春節不僅是闔家團圓、辭舊迎新的日子,傳承著和平、和睦、和諧等中華文明理念,也承載著家庭和睦、社會包容、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全人類共同價值。
隨著英歌舞等嶺南傳統年俗的“年味”飄香海外,2024年世界各地新春活動的中國元素更足。舞龍舞獅繼續成為荷蘭新春慶?;顒拥闹仡^戲,戲曲名家胡文閣、吳瓊、馬力將亮相多倫多海外戲曲春晚,印度尼西亞各大商超已開始播放喜慶的中國音樂。
一把折扇、兩襲長衫,輔以略顯夸張的肢體動作和表情……在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的教室里,兩位“老外”用西班牙語說起了相聲,并依托學校平臺對外傳播。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將近20個國家將春節作為法定節假日,全球約有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慶祝農歷新年。春節民俗活動走進約200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充滿歡樂的全球文化盛宴。
西班牙漢學家雷林科考慮將“春節”這一知識點教授給格拉納達大學漢語課的學生們。
她告訴我,中文課程非常受歡迎,因為在許多西班牙人看來,學習中文的機會更多、前景更廣闊。
“中國發展非???,西班牙各行各業都需要了解中國情況的人才。我身邊學中文的朋友在西班牙很有競爭力,不僅能做翻譯、老師,還可以到跨國公司任職。”雷林科說。
“深層次文化自信與中國式現代化新成就緊密相連。”李嘉珊認為,浸潤著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中華文化不僅在每個中國人心中閃光,更會在世界舞臺閃耀。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