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蘇中超越——2023中國體育十大新聞解讀
摘要:??10月5日,中國隊成員在杭州亞運會籃球項目女子決賽中奪冠后合影。??4月30日,丁立人在2023國際棋聯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快棋加賽中獲勝后接受采訪。
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 題:復蘇中超越——2023中國體育十大新聞解讀
新華社記者高萌、丁文嫻、王沁鷗、李春宇
2023年,諸多相聚與重逢發生,復蘇與發展相伴相生。與“體育”有關的許多時刻,成為人們共同擁有的美好記憶。新華社體育部評出2023年中國體育十大新聞,由此回顧中國體育這一年。
體育,在人潮中蓬勃發展
12月3日,好消息從日本福岡國際馬拉松賽場上傳來。
中國選手楊紹輝以2小時7分9秒的成績再度打破中國男子馬拉松全國紀錄。今年三月,何杰曾在無錫馬拉松上打破了被塵封15年的該項紀錄。
“一年兩破馬拉松紀錄”的現象實屬罕見。這背后,體現了選手們訓練方式的優化與絕對實力的提升,也體現出兼具“高水平競技”與“全民健身”雙重元素的路跑賽事,在我國迎來的井噴式發展。
據統計,杭州馬拉松參賽人數超3.6萬人,刷新該賽事紀錄。僅上半年,在中國田徑協會備案的賽事就達133場。高峰期時,同一天全國有二十余場馬拉松賽事鳴槍。
12月17日,市民在路邊為參賽選手加油。當日,2023杭州馬拉松賽在黃龍體育中心鳴槍開跑。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涌動的人潮來自全民健身的熱潮。
不止于城市,在我國的廣袤鄉村,“村超”“鄉村籃球大賽”等賽事,廣泛地激發起人們參與體育的熱情,也讓體育回歸本源。
比賽由村民組織,球員由村民組成,廣大受眾的參與造就了極具感染力的賽事。“村超”發源地貴州省黔東南州榕江縣的縣長徐勃表示:“只有接地氣才更有生命力。”
在鄉村,“體育+”賦能旅游、文化產業,展現出強大經濟推動力。以臺江縣為例,由于“鄉村籃球大賽”的舉辦,今年前三季度,該縣旅游接待人數同比增長60.46%,旅游綜合收入同比增長91.63%。
辦賽、觀賽、參賽的高漲熱情背后是人們觀念的變化。清華大學體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表示:“大家對健康的關注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不同群體在‘身體的重要性’這一話題上達成了共識,從路跑到‘村超’再到各類賽事,市場一下子就火爆了起來。”
10月28日,全國和美鄉村籃球大賽總決賽現場。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全民健身與體育產業珠聯璧合,為國民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關于推進體育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的指導意見》《促進戶外運動設施建設與服務提升行動方案(2023—2025年)》等政策相繼出臺,為相關領域發展提供支持與利好。
此外,中國體育仲裁委員會在今年2月正式成立,這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規定的體育仲裁制度成為現實。年末,體育仲裁委員會已依法依規完成第一批案件的處理,當事人網上辦案大廳也已開通上線。
“規范化、法制化、正規化”的政策為行業發展提供保障,促使我國朝著“體育強國”平穩加速前進。
體育交流互通,美美與共
成都的火鍋與杭州的桂花,是留在澳大利亞記者羅素心中的兩種“中國味道”。在這一年,成都大運會與杭州亞運會先后舉行。
8月8日,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閉幕式在成都露天音樂公園舉行。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太陽神鳥”帶來來自113個國家和地區的青春消息;潮涌聲中,亞奧理事會全部45個成員、10000多名運動員相聚錢塘江畔。
賽場上,中國代表團在成都以103枚金牌、178枚獎牌身居大運會金牌榜、獎牌榜榜首。杭州亞運會上,中國隊則以201塊金牌的歷史最好成績第11次位居亞運會金牌榜榜首,同時拔得獎牌榜頭籌。這是我國體育后備力量與整體實力的體現。
9月29日,中國選手張雨霏(右)與日本選手池江璃花子在杭州亞運會游泳項目女子50米蝶泳決賽后握手致意。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競技之外,體育“潤物無聲”的能量,隨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得以彰顯。
亞運會上,張雨霏與日本選手池江璃花子在泳池邊哭泣相擁,那是運動員間的相知與共情。
大運會后,美國大學生體育代表團副團長克諾普表示:“這里的人們熱愛和平……我們對彼此的了解越深,世界上的很多問題就越可以得到解決。”
國際體育記者協會主席梅羅認為,共同從事體育活動是人類溝通交流、彌合分歧的重要途徑;體育為世界各國增進相互理解提供便利,也為世界未來的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
2023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出十周年。兩場大型國際體育賽事,是激烈的競技,是久違的聚會,更是“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的印證。
兩場盛會不僅將愛與友誼傳遞給世界,也為兩座城市留下了寶貴的體育遺產。
9月23日,中國體育代表團在杭州亞運會開幕式上入場。新華社記者 陳益宸 攝
據統計,亞運會對杭州市GDP的拉動量約為4141億元,對財政收入的拉動量約為1033億元,對就業人數的拉動量約為67萬人,而成都市近三年來累計簽約重大體育產業項目115個,簽約金額超870億元。兩場大賽均實現碳中和,踐行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成效。體育場館設施的留存與體育賽事的感染力密不可分,能夠點燃市民健身熱情,為城市未來發展提供空間。
兩場大賽均以體育賽事為支點,撬動城市發展、為科技經濟賦能,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賽興城、以賽惠民,這是中國式現代化與國際大型體育賽事深度交融后結出的碩果。
體育,是一種不變的信念
過去一年,中國體壇在前進中頻現突破,群星閃耀國際賽場。運動員們用堅韌與拼搏展現體育精神的力量,激勵了許多人。
優勢項目穩步向前,國乒再攬世乒賽五連冠;國羽又一次將蘇迪曼杯攬入懷中;中國跳水隊屢次實現金牌包攬……
“三大球”中,中國女籃令人眼前一亮。7月,在2023年女籃亞洲杯決賽中,中國隊以73:71戰勝日本隊,時隔12年再次奪冠。10月,中國隊再次擊敗日本隊,在杭州亞運會上成功衛冕。
10月5日,中國隊成員在杭州亞運會籃球項目女子決賽中奪冠后合影。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一度蟄伏的中國泳壇在今年步入高光時刻。在福岡游泳世錦賽上,中國隊收獲5金3銀8銅,名列游泳獎牌榜第三位,打破一項世界紀錄和八項亞洲紀錄。覃海洋更是成為男子蛙泳“三冠王”,并獲得世界泳聯年度最佳男子運動員稱號,成為泳池中亮眼的中國色彩。
迎來集體爆發的還有中國網球。21歲的鄭欽文選擇用吃下止痛片、打著繃帶戰斗到最后一刻的姿態,結束賽季終場。這一年,她的世界排名從第25位提升至第15位,并收獲WTA“年度最快進步獎”。她與張之臻、吳易昺等7名中國大陸選手入圍美網單打正賽且全員首輪晉級,更體現了中國新一代網球選手整體實力的提升。
10月15日,鄭欽文在頒獎儀式上。當日,在河南鄭州舉行的2023鄭州網球公開賽單打決賽中,中國選手鄭欽文以2比1戰勝捷克選手克雷吉茨科娃,奪得冠軍。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丁立人用驚人的意志力與決心成為第一位來自中國的國際象棋世界棋王,也成為國際象棋歷史上第17位世界冠軍;謝震業百米短跑再度“破十”;張偉麗戰勝萊莫斯,衛冕UFC女子草量級金腰帶……在這一年,無論逆境順境,中國運動員們始終用不變的信念戰勝自我、奮力向前,他們的拼搏姿態擁有激勵人心的力量。
多面開花的背后,是我國競技體育實力的整體提升。據國家體育總局競技體育司消息,目前中國隊已取得27個大項中137個小項的奧運資格,正在為巴黎奧運會全力備戰。
體育是一種力量,動人而振奮。它永遠追求勝利與突破,也始終以和平的方式推動著世界交流互通。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