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觀豫 | 十年幫扶路 成就“示范田”
十年來,從脫貧攻堅到接續推進鄉村振興,鄭商所不斷探索期貨市場助力河南桐柏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和機制,將定點幫扶“責任田”打造為資本市場服務鄉村建設的“示范田”——
十年幫扶路 成就“示范田”
鄭商所支持桐柏縣安棚鎮打造標準化的香菇基地。受訪者供圖。
河南桐柏李灣村,青山聳峙,草木掛銀。
山腳下的連片菇棚內,菌棒整齊,香菇肥滿。“自從鄭商所幫助修建了香菇大棚,大伙兒不僅脫了貧,如今日子也越過越紅火。”談到近年來的變化,李灣村村民李立書臉上充滿笑意。
黨的十八大以來,按照中國證監會黨委定點幫扶工作安排,鄭商所開啟定點幫扶桐柏之路。在定點幫扶期間,鄭商所堅決扛起政治責任,黨委班子成員深入一線開展調研38人次,摸清需求、查找短板、落實措施,并選派4名掛職干部和6名青年骨干員工到桐柏縣基層工作。十年來,鄭商所直接投入幫扶資金7675萬元,引進幫扶資金3500萬元,推動消費幫扶超過700萬元,累計為桐柏縣經濟社會發展支持資金物資超過1.18億元。從黨建扶貧、教育扶貧到產業扶貧、醫療扶貧,鄭商所用實際踐行著“看真貧、扶真貧、真扶貧”初心與決心,幫助桐柏縣在2020年順利脫貧摘帽。
勝非其難也,持之者其難也。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鄭商所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研究制定過渡期內定點幫扶工作規劃,堅持“醫教托底、智志引領、期貨增力、典型帶動”,將定點幫扶“責任田”打造成了資本市場服務鄉村振興的“示范田”。
智志雙扶,以基礎建設促振興
地處豫鄂交界、淮河之源,桐柏素有“宛東咽喉”“信西屏障”之稱。但因地處偏遠山區,桐柏曾被列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河南29個國家級貧困縣之一,可謂是“貧中之貧”。
為了順利破題桐柏扶貧之問,鄭商所高位謀劃,成立黨委書記任組長的定點幫扶工作領導小組,制定《鄭商所定點幫扶工作辦法》,結合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不同階段的部署要求,持續調整優化幫扶政策,打出定點幫扶“組合拳”。
政策已經確定,鄭商所將幫扶工作的起手點放在修路上。曾經,道路崎嶇、河流阻隔等問題嚴重制約了桐柏群眾脫貧致富的步伐。在幫扶初期,鄭商所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采取了一系列優先實施道路、橋梁援建等幫扶舉措,為安棚鎮、吳城鎮等鄉村修建了惠民路和漫水橋,為群眾架起了通向脫貧致富的“幸福路”。
走進毛集鎮新莊村,從登山步行道到環湖徒步小徑,從廣場舞到趣味運動會,古老的村莊處處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鄭商所先后投入170萬元幫扶資金,支持毛集鎮建設南湖黨建文化廣場。該廣場圍繞“道路硬化、環境綠化、村莊亮化”等民生工程建設,不僅夯實了黨建基礎,提升了黨支部服務群眾的能力,還吸引了更多人返鄉就業。毛集鎮黨委書記安可軍說。
為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橋頭堡”作用,鄭商所堅持“黨建+幫扶”深度融合,聚焦村黨支部陣地建設和村集體經濟發展,先后支持10個行政村黨群服務中心新建及改造提升,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李灣村黨支部書記李新磊介紹,鄭商所幫助村里建起黨群服務中心后,黨員參事議事的積極性提高了,群眾的向心力也大大增強。圍繞黨群服務中心,李灣村還建設了高標準香菇大棚、烘干車間、冷藏車間等一系列設施。“我們村以前是軟弱渙散村,近年來在鄭商所的支持下全面發展,在2023年舉辦的‘桐柏英雄杯’十強村評選中,李灣村從全縣二百多個村子中脫穎而出,成為十強村之一!”
為持續提升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組織力,鄭商所組織3家下屬公司黨支部與桐柏縣3個貧困村黨支部“結對子”,進行“跨行業、跨區域”全域黨建。“黨建聯建不僅幫助支部解決了工作中的實際困難,還為我們帶來了先進的理念和管理方法。”王灣村黨支部書記郭進軍說。
如果說支部是“橋頭堡”,那么干部就是“排頭兵”,自定點幫扶以來,鄭商所持續支持基層帶頭人培訓項目,累計幫助桐柏縣組織基層干部1100余人次參加教育培訓,大大提升了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
以“業”造“血”,以產業振興拓增收
冬日的桐柏山銀裝素裹,穿越連綿的山巒丘陵,各色優勢產業令人振奮。近年來,鄭商所統籌行業幫扶資金,支持桐柏發展特色產業,持續增強產業“造血”能力。
吳城鎮王灣村的崗坡地上,漫山遍野套種著花生、芝麻的茶葉地。王灣村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是遠近聞名的茶葉村。但由于技術要求高,前期投入大,產業見效慢,群眾對發展茶產業有顧慮,長期以來種茶積極性并不高。
“在鄭商所的支持下,我們決心要把荒山變成產業基地。”郭進軍邊走邊介紹,“這幾年,鄭商所為村里爭取到幫扶資金200余萬元,建設了有機茶葉基地和產業道路等設施,茶葉種植面積從3800畝增長至今的1.1萬畝,每畝純收益也較之前翻了一番。如今,茶產業成了王灣村群眾穩定增收的‘綠色銀行’,采茶高峰期可安置就業人員達3000人,資源優勢真正變成了發展優勢。”
期貨市場具有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功能。近年來,鄭商所立足行業特色,不斷探索期貨市場助力脫貧攻堅的路徑和機制。桐柏是“花生之鄉”,花生種植面積達34萬畝,是桐柏農民重要的經濟來源,但由于天氣、病蟲害等原因,“豐產不豐收”制約了農民持續增收。鄭商所結合上市花生期貨,在桐柏縣持續開展花生“保險+期貨”試點項目,提升產業抗風險能力。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