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為先
文/陳辛城
清代黃景仁《別老母》詩曰:“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詩人游幕謀生,與老母難離,卻因生活所迫不得不離。這種既難舍又無奈的情景,令人心痛。詩人對母親至真至誠的孝心感天動地!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
國畫“羔羊跪乳”上,在山坡一個相對平整的地方,母羊為了讓小羊剛好吃上奶,后蹄站在低洼處,臀部放低。小羊前蹄跪在地上,仰頭朝上,口含母乳吮吸。母羊回過頭來,伸著舌頭,舔舐著小羊,滿是慈愛。周圍草木叢生,欣欣向榮,溫暖融洽。好一幅“孝子慈母”圖。
一個短視頻中,兩三歲的寶寶用勺子一勺一勺地往老奶奶碗里盛菜,老奶奶慌忙端起碗接著,安詳而滿足。年輕的媽媽笑容滿面,給老奶奶斟上一杯酒,拿起碗三下兩下給老奶奶盛了半碗飯后把食物送到老奶奶的嘴里。老奶奶白發蒼蒼,接受著子孫的飯食,接受著子孫的孝敬,樂得合不攏嘴。祖孫三代,一家人有吃有喝,有說有笑,其樂融融,這就是平凡的幸福。
孝是無聲的教育,會讓子女耳濡目染,感同身受,都說有孝順的父母,子女也差不了,也會孝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母親已經離開我一年多了,每當想起她老人家,我總是滿懷傷心、愧疚與遺憾。
母親生前每次給我打電話,總是牽掛著我這個最小的兒子。親戚朋友去看母親,母親總說起我給她買藥、包藥、送藥等很多的“好”,說我的生活壓力大,流露出對我的理解與包容。
每次我去養老院看母親、打電話問母親是否要一些生活用品時,母親總說她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缺,什么都不要。往往是我去時什么東西都沒帶,臨走時卻拿走一些母親特意給我留的親屬看她時的花生、雞蛋等物品,我知道,這些都是母親的牽掛。
想起母親每次見到我們時的喜出望外,臨別時的淚濕眼眶、留戀萬分,想起她在養老院門口的依依不舍,都成了我心頭永遠的痛楚。
如今,母親走了,再也不管她最小的兒子了,我無數次在夢中見到母親,無數次淚眼婆娑,無數次悵恨不已!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路;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百善孝為先。孝,不容等待和遲疑。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