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夏朝 《尋古中國·尋夏記》將開播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國家文物局聯合攝制的大型系列紀錄片《尋古中國·尋夏記》,將于12月21日起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22:30檔開播。
5集紀錄片聚焦中國考古人60多年來關于夏的重要考古發掘和最新研究成果,實證夏王朝的真實存在、存續時間、經濟發展、國家治理、社會制度和文化興盛,揭示夏王朝形成了更為成熟的古代文明形態,并向四方輻射文化影響力;夏文化崛起是中華文明從多元走向一體的重要標志,并持續影響中國數千年。
△紀錄片《尋古中國·尋夏記》海報
夏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王朝”,幾乎歷代文獻典籍都有記載。然而,古老而神秘的夏朝真實存在的實物證據究竟在哪里?它為何被稱為廣域王權國家?它創造過怎樣影響廣泛而又極其深遠的文明?《尋古中國·尋夏記》將考古探索與歷史文獻研究有機結合,通過眾多文物、遺址和文獻破解一個又一個歷史之謎。
△河南登封王城崗遺址
△俯瞰登封王城崗遺址
△1977年登封考古工作會議照片
節目系統梳理了中國幾代考古人重建夏王朝信史過程中鮮為人知的故事,有諸多首次公開披露,如,標志著尋夏考古峰回路轉的1977年河南登封會議的珍貴照片和動人細節;從登封王城崗遺址到河南禹州瓦店遺址、新密新砦遺址、偃師二里頭遺址連續展示的中華大地多種文化因素在中原匯聚,最終孕育出以二里頭遺址文化遺存為代表的二里頭文化;從山西聞喜千金耙遺址采礦,到絳縣西吳壁遺址和夏縣東下馮遺址的冶煉,再到二里頭遺址的鑄造加工作坊,完整展示夏朝青銅器鑄造產業鏈的考古研究成果。
△山西聞喜千金耙采礦遺址
△山西夏縣東下馮冶煉遺址
△再現古代范鑄法
《尋古中國·尋夏記》首次深入解讀了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綠松石龍形器,它由2000多片形狀各異的綠松石片拼接而成。與此前出土的龍形器基本上均呈c形不同,它是長條形的玉龍,有角和菱形的紋飾。有考古學家認為,中華文化中龍的形象,就發軔于二里頭文化。
△綠松石龍形器
二里頭遺址是今天中國大多數考古學家認定的夏代中晚期都城遺址。2022年,考古隊員首次發現遺址中宮城南北的兩條東西向道路分別向東向西延伸,道路兩邊都有跟宮城北墻南墻呈一條直線或者平行的夯土墻。這使今天的人們得以進一步了解夏人是如何建造這座都城的。二里頭遺址呈現出嚴謹的網格式結構,并分為多個方正規整的網格區域,顯示出夏朝社會結構層次明顯、等級有序,更暗示當時有了成熟的統治制度和模式,是夏朝進入王朝國家的最重要標志。
△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 一號宮殿基址
△二里頭遺址二號宮殿基址
△二里頭遺址近景
△二里頭遺址復原圖
《尋古中國·尋夏記》還首次公開披露:當今科學家對東下馮遺址夏人遺骨DNA的測試結果表明,夏人遺骨的基因與現代中國人的基因近似度高達90%以上,證明3800年前夏王朝統治區域的人類正是我們的祖先;根據夏人遺骨和基因大數據,專家還復原了一位夏朝女性的容貌。
△通過數字技術復原的夏朝女性容貌
《尋古中國•尋夏記》持續深化“思想+藝術+技術”創作理念,運用“XR+”、大場景3D掃描等新技術,再現大禹巡河治水場景,復原二里頭遺址宮城,活化憨態可掬的陶象鼻盉、綠松石龍形器等文物,讓夏社會景象更具體、鮮活地呈現。
△“XR+技術”再現大禹治水
△二里頭遺址鑄銅作坊復原圖
△二里頭都城遺址復原圖
△3D掃描展示象鼻盉 二里頭遺址出土
《尋古中國·尋夏記》將于央視綜合頻道(CCTV-1)22:30檔播出,央視頻、央視網同步播出。
責任編輯:張倩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