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社給游客貼標簽要不得
摘要:試想,如果不是其身不正,旅行社怎會害怕特定職業游客?從行為本身看,旅行社的做法已經構成了職業歧視。各地旅游市場秩序總體逐漸向好,但個別地方部分旅行社依然存在一些不合規行為,甚至有的已然成為行業慣例,導致糾紛不斷。
近日,有人反映某地旅行社出現不接待記者事件。事實上,此類事件半年前就發生過。部分旅行社明確規定不接待記者、律師等特定行業游客,甚至發展成為行規。旅行社給游客貼標簽,是逃避監督的鴕鳥心態。旅游業整頓亂象不能歇腳停步,市場秩序仍待規范。
為何有些旅行社偏偏將記者和律師拒之門外?個中緣由似乎并不難理解。有旅行社曾公開表示,主要擔心這些特定職業游客“挑刺”,比如律師有法律專業背景,很容易判斷相關安排是否合法;而記者發現問題后,有可能進行公開報道,從而給行業帶來“麻煩”。
諱疾忌醫,只會讓旅游業走向封閉。試想,如果不是其身不正,旅行社怎會害怕特定職業游客?如果對自身的產品和服務足夠自信,記者律師參與其中,無形中增加了宣傳幾率,何樂而不為?回避問題從來無益于行業口碑積累,旅行社不僅不應逃避監督,反而應積極主動接受消費者的檢驗,重視所有消費者的建議意見,并以此作為提升服務質量的契機。
從行為本身看,旅行社的做法已經構成了職業歧視。旅游法并未對旅游者或消費者群體予以限制,戴著有色眼鏡限制特殊群體權利,剝奪了消費者的基本選擇權,也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于理難通、于法相悖。
旅游業屬于服務行業,提升服務的突破口往往在于細節。移動互聯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每一位普通游客都有消費監督的權利,也可以通過網絡行使這項權利。實際上,不僅是旅游行業,任何行業的亂象都不可能被遮蔽。消費者是企業最好的代言人。隨著社交媒體的流行,口碑營銷是增加企業美譽度的重要手段。
今年以來,旅游業復蘇回暖,市場重現火爆場景。各地旅游市場秩序總體逐漸向好,但個別地方部分旅行社依然存在一些不合規行為,甚至有的已然成為行業慣例,導致糾紛不斷。
良性市場秩序的形成,僅靠行業自律是不夠的。對于種種亂象,相關部門應不斷加大整治旅游市場力度,重拳出擊,嚴厲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出現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麻木不仁,甚至掩耳盜鈴。旅游行業應珍惜來之不易的局面,直面行業問題,尋求解決之道,在供給端不斷創新,在服務端持續發力,如此才能獲得健康長遠發展。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