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作家周明理:鑼鼓鏗鏘演“金兵點將” 金聲玉振寫錦繡華章
摘要:沁陽市懷梆藝術保護傳承中心辦公室工作人員宋伙成說。其中對唱腔的大膽改革,則是懷梆藝術史上的一次創新嘗試。豫劇《嫘祖》由周明理編劇,國家一級導演張平擔任藝術指導,青年導演馮欣欣、王小更執導,駐馬店演藝中心青年演員李真領銜主演,特邀河南豫劇院青年團國家二級演員呂軍帥飾演軒轅。
記者 郭建光
從懷梆《楊介人》登上清華大學音樂廳,到大型原創古裝豫劇《嫘祖》唱響河南省人民大會堂,我市著名劇作家周明理執筆的一部部劇作屢登大雅之堂,讓越來越多觀眾了解了厚重的河南,這里不僅有豫劇,還有懷梆等稀有劇種。對于多年深耕劇作的周明理來說,不管哪個劇種,都需要緊湊精彩的劇情,這樣才能讓演員在表演中揮灑自如、游刃有余。
鑼鼓鏗鏘 懷梆《楊介人》唱響京城
鑼鼓鏗鏘,絲弦聲聲。深秋的清華大學孟偉民音樂廳內掌聲雷動。11月3日晚,準備了數月之久的懷梆《楊介人》與清華大學師生見面。
臺上劇情跌宕起伏,演員表演惟妙惟肖,臺下觀眾靜靜地觀看,精彩之處叫好聲、掌聲此起彼伏,而在劇場一角的觀眾席上,此劇的作者周明理凝神蹙眉,用心感受著劇場之美、表演之美。
周明理近照(資料圖)。
懷梆是我國古老的稀有劇種,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2006年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懷梆以曲牌與板腔結合,以唱、念、做、打為表演手段,生、旦、凈、丑行當齊全,廣泛吸收說唱、歌舞、武術、雜技等姊妹藝術,形成了嚴謹的表演程式和完整的梆子戲體系,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
沁陽市懷梆藝術保護傳承中心(前身為沁陽市懷梆劇團)成立于1955年,是目前全國唯一的懷梆藝術專業表演團體。其表演風格粗獷激昂,唱作并舉,擅演文武帶打、莽靠架子戲,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懷梆《楊介人》劇照(資料圖)。
周明理告訴記者,新編懷梆紅色現代戲《楊介人》是河南省焦作市文藝精品扶持重點項目,自立項以來,劇本五易其稿,歷時兩年,精雕細琢,在舞美、燈光、服裝與化妝造型設計等方面盡顯專業水準。
作為清華大學2023校園戲曲節的重要內容,此次大型現代戲《楊介人》公益演出活動由清華大學藝術教育中心、中國戲曲學院主辦,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河南李樹建戲曲藝術中心、鄭州廣播電視臺承辦,沁陽市懷梆藝術保護傳承中心等協辦。這也是沁陽市懷梆藝術保護傳承中心第二次走進清華大學。
“說實話,得知在清華的演出后,我既欣喜又緊張,再大的舞臺咱不怕,就擔心學生們無法與古老的劇種產生共鳴,從而埋沒了臺前幕后一大批人的辛苦付出。”談起當時的場景,周明理十分感慨。
大型現代戲《楊介人》講述了革命先驅楊介人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三次入獄、鐵骨錚錚的革命生涯,塑造了他為了信仰出生入死、舍生取義直至犧牲的共產黨員光輝形象。
演員們的表演深深打動著現場觀眾。
“今天能在清華大學的校園里聽到家鄉的懷梆,我覺得特別自豪,也讓我對懷梆有了重新的認知。這種古老的戲劇真是充滿魅力,希望我們沁陽的懷梆能夠越走越遠,也希望像這樣的中華傳統文化,能夠一代代傳承下去。”清華大學沁陽籍學子何豪君說。
楊介人(1899~1936年),字廉泉,沁陽市崇義鎮崇義村人,中共早期黨員、革命烈士,曾擔任安陽縣委書記、汲縣地委書記、安陽特支委書記、衛輝地委書記等職,為沁陽第一個黨支部的建立,組織豫北地區群眾革命運動作出過突出貢獻,是中國共產黨早期農民運動的先驅。1936年12月30日,組織越獄暴動未成,楊介人被反動派殘忍殺害,年僅38歲。
“我們懷梆藝術保護傳承中心在懷梆的發展和傳承上做了一些工作。我們整理了一些老的曲風、老的曲譜并收藏下來,以供后人研討使用。邀請了國家級懷梆傳承人趙玉清到我團進行懷梆知識講座,開展戲曲進校園等一系列活動。”沁陽市懷梆藝術保護傳承中心辦公室工作人員宋伙成說。
今年7月23日,經過兩年多的劇本研討和舞臺排練,大型紅色現代懷梆戲《楊介人》首演成功,得到社會各界廣泛贊譽,被稱為焦作文化現象。其中對唱腔的大膽改革,則是懷梆藝術史上的一次創新嘗試。
隨著大幕緩緩落下,演出圓滿結束,經久不息的掌聲和歡呼聲在劇場回蕩。走出劇場已經是夜闌星稀,周明理眼前浮現出劇中主人公楊介人的一生,不禁裹緊了衣服,感覺身上的擔子更重了。
金聲玉振 豫劇《嫘祖》唱響省城
“雪花漫卷白茫茫,寒風如刀刻骨涼。炎黃二帝又開仗,殺得日月暗無光。爹率男兒上戰場,只剩婦幼石洞藏。冰浸玉肌難遮擋,無糧缺果餓斷腸。盼望爹爹回家轉,盼著天暖出太陽。”
11月24日晚,由駐馬店市演藝中心精心打造的豫劇《嫘祖》在河南省人民大會堂精彩上演。嫘祖的唱詞既是當時困窘的真實寫照,更是她悲天憫人、善良質樸的內心獨白。
豫劇《嫘祖》由周明理編劇,國家一級導演張平擔任藝術指導,青年導演馮欣欣、王小更執導,駐馬店演藝中心青年演員李真領銜主演,特邀河南豫劇院青年團國家二級演員呂軍帥飾演軒轅。
曲折的故事情節、精湛的表演和古樸的造型,博得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該活動由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河南中華豫劇文化促進會主辦,河南豫劇院承辦。
“根根繭絲纏手上,恰似黑夜萌曙光。蜘蛛吐絲能織網,我用繭絲織衣裳。”
史書記載,嫘祖是軒轅黃帝正妃,出生在古西陵,也就是我市西平縣。該劇被省委宣傳部列入河南省2021年度重點文藝創作項目,是入選的9部戲劇作品中唯一歷史題材的古裝戲。該劇編寫的是遠古時期,西陵女嫘祖用創新思維把野蠶馴化成家蠶的過程,讓人類告別了穿樹葉、披獸皮的荒蠻時代,贊美了她與軒轅黃帝的純真愛情,頌揚她為人類文明進步歷盡艱辛,始終不愿屈服的開拓精神。
豫劇《嫘祖》題材宏大,劇情嚴謹,有較強的藝術性,地方特色濃郁,對講好地方故事、擴大地方影響、建設地方文化、打造本土名人、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周明理多次在現場觀看《嫘祖》演出,他表示要一場場緊扣細節,思考如何提升,演一場進步一場,演一場精彩一場。這場走進省人民大會堂的演出氣勢恢宏壯麗,劇情引人入勝、演唱聲情并茂、表演自然流暢;亦真亦幻的舞美設計、俊俏英武的扮相、如訴如泣的故事,讓嫘祖真切地展現在千年后的觀眾眼前。
嫘祖文化既是世界絲綢文化的寶貴財富,也是炎黃文化、巴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東方女性的光輝典范。11月26日晚,第五屆豫劇藝術節暨“致敬香玉”系列活動在河南藝術中心閉幕。系列活動授予《大河安瀾》《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等25部舞臺作品“第五屆豫劇藝術節優秀劇目”榮譽獎牌,《嫘祖》榜上有名。
周明理從事戲劇藝術工作數十年,已創作戲劇、影視作品60多部(集),其中被搬上舞臺的戲劇作品有《紅河綠柳》《小鎮風情》《苦嬰淚》《追夢》《楊靖宇》《將軍的妻子》《桃花村》等30多部。在這30多部被搬上舞臺的戲劇作品中,《農家嫂子》《農家妹子》《農家媳婦》《家有賢妻》《梨鄉妹子》《花好月兒圓》等12部被拍成戲劇電影。此外,他還創作并導演了小戲、小品上百個。數十年來,他榮獲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河南省戲劇大賽金獎、黃河戲劇節金獎等省級以上大獎十多個。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