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明年將惠及河南省3500萬人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以來,鄭州受益總人口超過800萬人
昨日,河南省委宣傳部召開“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系列第十九場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河南省水利領域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方面的進展情況和成果成效。
2024年水利工作,將力爭南水北調工程受益人口達3500萬人,力爭年度水利投資不少于600億元,“四水同治”投資不少于1200億元,完成水土流失防治面積1250平方公里,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農村人口比例達到60%,持續開展11個大型灌區和18個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恢復改善灌溉面積100萬畝。
災害防御 堅持防汛抗旱兩手抓
河南省有效防范應對臺風“杜蘇芮”等15次較強降雨過程,堅持防汛抗旱兩手抓,汛末全省大中型水庫蓄水總量68.7億立方米,較多年平均值增加60%,為今冬明春生產、生活、生態用水提供了水源保障。
江河戰略 啟動美麗幸福黃河示范段建設
深入落實國家江河戰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啟動“一干四支”(黃河干流,伊河、洛河、沁河、金堤河等4條支流)美麗幸福黃河示范段建設,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78平方公里,完成黃河流域河南省防洪規劃修編。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南水北調已累計向我省供水208億立方米,占全線34.3%,覆蓋11個省轄市市區、49個縣(市)城區和122個鄉鎮,受益人口3050萬。
現代水網 構建“八橫六縱、四域貫通”
圍繞國家水網“四橫三縱”水資源調配布局,我省構建“八橫六縱、四域貫通”的河南現代水網總體布局。八橫,即黃河、淮河、沙潁河、洪汝河4條自然水系,南水北調豫北供水、鄭州都市圈供水、引黃入衛(西霞院—衛共)、大運河(伊洛河—通濟渠)4條輸水通道,構成8條東西向重要輸排水通道;六縱,即唐白河、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引黃入冀補淀、引江濟淮、小浪底南北岸、淮水北送—引黃輸水通道,構成6條南北向重要輸排水通道;四域貫通,即以“八橫六縱”主骨架為基礎,通過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黃河、淮河等上聯國家水網;通過拓展輸配水通道下接市縣水網,實現4個流域互聯貫通,長淮黃海“四水”調配。
同時,深入實施“四水同治”,今年又分兩批集中開工196個重點水利項目,總投資700億元,涉及洪水控制、水源調蓄、城鄉供水、引水灌溉等多個方面。目前,全省在建水利項目1307個,其中今年新開工1038個,截至11月底落實全口徑水利投資615億元。
加快節水 建成節水型社會達標縣118個
出臺地下水管理辦法、節約用水條例、取水許可管理辦法,強化用水總量強度雙控,累計核查登記取水口135.78萬個,7萬個取用水戶納入取水許可管理。深化跨區域主要河流水資源統一調度,54條河流實施水量分配,29條河流實施水資源統一調度和生態流量保障。加快節水型社會建設,建成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縣118個,達標率75%。印發水權交易管理辦法,完成交易13起、水量8.9億立方米。
河湖生態 打造美麗幸福河湖
持續深化河湖長制,全省設立省市縣鄉村5級河湖長5萬余名,并率先在南水北調工程推行河湖長制。7條河流啟動“母親河復蘇行動”,基本生態流量和重點斷水河段全線過流。建立水土保持與碳過程科教融匯試驗基地及黃河流域首個部級水沙過程觀測研究站,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67平方公里。今年以來,在淮河流域建成了平頂山湛河、駐馬店確山縣臻頭河、信陽光山縣潢河等6條流域幸福河湖。年底前,我省將驗收10條省級美麗幸福河湖、10條省級美麗幸福黃河示范河段、150條市縣級美麗幸福河湖,建成河段長度超過1000公里。
鄉村振興 農村集中供水率達到94%
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農村集中供水工程21119處,受益人口7600萬人,農村集中供水率達到94%,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2.5%。全省各級水利部門持續推進農村供水“規模化、市場化、水源地表化、城鄉一體化”的“四化”工作,全省已有94個縣市推進農村供水“四化”,累計完成投資248億元,建成水廠60處,已完工程受益農村人口1200多萬人。實施34個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項目,191處大中型灌區累計供水45.36億立方米,灌溉面積2646萬畝,為糧食安全提供水利保障。(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見習記者 李宇航/文 馬健/圖)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