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納入職稱評價體系后,鄉村工匠還需要什么?
閱讀提示
2022年11月,農業農村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指導意見推進鄉村工匠培育工作。重慶積極落實相關工作,將大足石雕從業人員、農村建筑工匠、農機合作社經理人等鄉村工匠納入職稱評價體系。學者表示,下一步需補齊鄉村工匠的職業認同感和歸屬感“短板”,讓老一輩“留得住”、新一代“愿意來”。
“這次技能考試讓我對自己的專業水平有了清晰的定位,我的美學知識、理論水平和雕刻創作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近日,大足石雕匠人蘇中明通過重慶市大足區人社局組織的職業技能等級評價考試,獲得了中級雕刻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與蘇中明一起參加培訓的還有39名川渝雕客,33人成為持證上崗的中級雕刻工,而這僅僅是重慶實施高素質農民能力提升計劃的一個縮影。
2022年11月,農業農村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指導意見推進鄉村工匠培育工作。重慶市正落實相關要求,5年內培育高素質農民10萬人,其中1000名縣級鄉村工匠、100名市級鄉村工匠名師、10名市級鄉村工匠大師和10個市級鄉村工匠園區,激發廣大鄉村手工業者和傳統匠人創新創造活力。
將鄉村工匠納入職稱評定序列
重慶大足區是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的所在地,具有濃厚的石雕文化氛圍。“過去石雕從業人員評不了技術職稱,在市場需求和謀生需求作用下,許多有技能的藝人轉行或外出發展,致使大足石雕人才流失嚴重。”重慶大足區人社局局長蔣仕惠說。
為了深挖“大足石雕技藝”國家級非遺文化資源,大足石雕從業人員被正式納入了國家工程師職稱序列。全區通過持續開展工藝品雕刻工職業技能培訓和技能評價工作,為大足雕刻不斷注入新的血液。而今,日薪超過500元、中高級職稱的“大足雕客”比比皆是。
在重慶武隆區的羊角、平橋等鄉鎮,一幢幢“彩妝”過的農房,成為一道道鄉村亮麗風景線,不僅提升了農房品味,更成為鄉村旅游富民的新動力。作為一名鄉村風貌建造師,土生土長的姚江先后承建當地傳統民居改造30余處,沒有出過一起安全事故。
“這都得益于農村建筑工匠培訓3年行動,不僅自己得到了提升,企業還得到了發展!”去年就參加培訓、獲得鄉村建筑高級工職稱的粟永說,他先后承建黔江區多個鄉村振興示范點寨子社區建設項目,得到了各方高度贊揚。
據了解,重慶傳統村落保護、修復工匠人才需求量持續增加。為此,該市通過開展農村建筑工匠培訓3年行動,現已累計培訓農村建筑工匠1.33萬名,經考核合格1.31萬名,頒發相應工種初、中、高級工證書,“土專家”持證上崗成效彰顯。
重慶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對從事傳統建筑保護修繕工作達10年以上、技藝嫻熟、積極傳承技藝的鄉村工匠,直接頒發住房城鄉建設行業技能人員職業培訓高級合格證書,列入市級巴渝傳統建筑工匠名錄,認定為傳統建筑建造修繕技藝傳承人,并優先承接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等項目。
職稱評的是田間地頭的實績、實效
在重慶忠縣晨帆農機專業合作社,200畝稻田嘗試“稻魚共生”“稻蝦共生”技術,實現了水稻種植無污染、無農藥殘留。據測算,采用新技術過后,稻田畝產值可增加8000元~1萬元。
負責人趙麗是首批306名全國農機使用一線“土專家”中僅有的6位女性之一,她先后被評為“全國農業勞動模范”、重慶市首屆十佳農機合作社經理人。受益于《重慶市鄉鎮農業服務機構農業技術人員“定向評價定向使用”高級職稱資格評聘辦法》,她還獲評了高級農技師職稱。
“職稱評價看的是業績成果,評的是技術水平。”重慶市人社局負責人說,“雙定辦法”更看重田間地頭的工作實績、實效,將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方法等的推廣應用情況作為重要評價依據,破除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唯獎項傾向。
據悉,目前重慶共有鄉鎮農業技術人員9000余人,多數鄉鎮農業服務機構因規格低、人數少,過去無法設置副高級崗位。通過增設定向崗位、設置定向條件、暢通申報渠道3方面重點舉措,打破鄉鎮農業技術人才高級職稱天花板,為進一步激發鄉鎮農業技術人員創新創造活力、扎根基層,提供了制度支撐。
擁有“農民高級技師”職稱的“大足石雕”代表性傳承人劉能風,先后獲國家級獎16次,獲省部級獎28次。劉能風聯合重慶市大足職業教育中心開辦傳統石雕專業培訓,每年招收學員4個班,為大足石雕的傳承培養人才。
在相關部門大力推動下,目前大足區有近11萬人從事石雕工作,年產值達200億多元,令大足石雕成了具有影響力的旅游商品和充滿活力的新興產業。
補齊職業認同感和歸屬感“短板”
“鄉村工匠的評價體系形成后,還要進行物質和精神層面相應的雙重獎勵兌現,讓這個頭銜不成為虛名。”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農創學院創始院長付文閣說,要增強鄉村工匠的職業榮譽感,必須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打通人才晉升通道。
“20多年的農機作業經驗,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農機高技能人才對作業團隊發展的重要性,這樣的農機作業能手月收入在1萬~1.3萬元。”重慶潼南高級農技師陳偉向記者坦言,農業生產一線還是很缺農機作業高技能人才,希望國家在這方面人才的培育上有更多好的政策。
按照重慶市《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重點措施》和“巴渝工匠2025”行動計劃有關要求,建設一批“巴渝工匠”鄉村驛站。重慶市級鄉村驛站批建后,區縣鄉村振興局按照15萬元/個標準給予一次性建設補助,鼓勵有條件的區縣對“土專家”“田秀才”“鄉創客”發放補貼。并在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平臺建設,以及企業新型學徒制、技師培訓等項目上給予重點傾斜。明確“專業人才參與設計下鄉服務一年以上的,職稱評審不作外語、計算機、論文和繼續教育要求,可提前一年申報高一級職稱”。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鄉村工匠人才隊伍建設還亟須破解一些長期面臨的老大難問題。”重慶工商大學莫遠明教授說,加強鄉村工匠人才隊伍建設,需要補齊鄉村在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等方面的短板,打通產品、信息的雙向流通渠道,促進城鄉區域之間的人才雙向交流,讓老一輩鄉村工匠“留得住”、新一代鄉村工匠“愿意來”。(記者 李國)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