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多一點丨上海張江:加快邁向國際一流科學城
摘要: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用開放土壤孕育創新生態 全國首張由自貿區管委會推薦申辦的 永久居留身份證從這里發出 生物醫藥特殊物品進境便利化等舉措先行先試 150余家孵化器形成從“種子”到“雨林”全鏈條創新 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 規劃面積從最初的17平方公里 擴展到如今的2...
11月28日
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上海市浦東新區張江科學城
參觀上海科技創新成果展
張江科學城
前身為張江高科技園區
1992年7月正式開園
近日,無人機拍攝的位于上海浦東新區的張江大廈。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歷經30余年發展
一座欣欣向榮的科學城拔節生長
向創新要動力
已集聚高新技術企業1900余家
外資研發機構逾180家
科創板上市企業逾40家
9月10日,無人機拍攝的位于上海浦東新區的張江人工智能島(左)。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國產大飛機C919
國際領先的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
率先在海外獲批的國產創新藥
不少全國首次、全球首創
都源自張江科學城
5月14日6時52分,編號為B-001J的C919大飛機從上海浦東機場第4跑道起飛。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2014年5月
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提出
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
作為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核心承載區
張江科學城建設拉開了嶄新篇章
9月10日,無人機拍攝的位于上海浦東新區的張江科學城。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為科技和產業提供源頭創新支撐
聚焦“0到1”布局多個大科學設施
規模最大、種類最全、綜合能力最強的
光子大科學設施集群初顯成效
超強超短激光實驗裝置“羲和”
屢屢刷新“世界最強光”紀錄
啟動磁-慣性約束聚變能源裝置項目
成為首個開工的“十四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2021年7月29日,在上海拍攝的超強超短激光實驗裝置——“羲和”。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打造具有創新策源意義的快速增長點
從布局硬核產業到鏈條最集聚
從“張江藥谷”到世界級產業集群
約50萬從業人員共同構建上海科創之“心”
三大先導產業瞄準新質生產力
自主研發一類新藥累計獲批上市超過20個
占全國比重近1/5
近日,無人機拍攝的位于上海浦東新區張江科學城的形如鸚鵡螺的大科學裝置上海光源(中)。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用開放土壤孕育創新生態
全國首張由自貿區管委會推薦申辦的
永久居留身份證從這里發出
生物醫藥特殊物品進境便利化等舉措先行先試
150余家孵化器形成從“種子”到“雨林”全鏈條創新
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
規劃面積從最初的17平方公里
擴展到如今的220平方公里
張江科學城正邁向國際一流的科學城
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成果持續涌現
上海科創中心加快從“建框架”向“強功能”躍升
記者:周琳、何欣榮、董雪
視覺 | 編輯:楊文榮、高松齡
新華社國內部、上海分社聯合出品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