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小伙“守護”鄉村網絡走紅凸顯傳統文化價值
摘要: “山白”不是第一個用古法制作徽墨的達人,但“山白”的古法徽墨視頻獲贊數較高,其打動人心的關鍵在于對中國傳統技藝和非遺文化的浪漫展示,一批以復刻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主的網絡博主,逐漸得到更廣泛的關注。
新華社長沙11月25日電(記者程濟安、丁春雨、陳振海)湘西夜雨,幽靜朦朧。湖南湘西古丈縣的大山深處,90后返鄉青年向清標連熬兩個通宵,完成了古法徽墨制作短視頻的剪輯。
作品發布后,他沒想到5分多鐘的視頻會有超過3.9億的瀏覽量,更沒想到在之后的幾個月內,自己主導的非遺手工自媒體團隊“山白”會在全網收獲超過800萬粉絲,其中在抖音平臺,20余個短視頻吸粉量達到600余萬。
今年4月,“山白”團隊在抖音平臺發布了第一條內容——傳統竹鍋刷制作,展示了從取竹、刨木、脫脂到浸泡的全過程。之后,他們又陸續發布了其他傳統手工藝視頻,整體不瘟不火。
“直到7月古法徽墨的視頻爆火,我們的粉絲數量才迅速上漲。”妻子龍玲玲主管賬號運營,她回憶那段時間連吃飯都盯著手機屏幕,“專注于非遺題材,感覺這條路子走對了。”
沒有引入投資方,團隊的日常開銷來自這對新婚夫妻的彩禮和嫁妝,因為各自工作忙,拍攝得斷斷續續,徽墨的視頻素材在電腦里“躺”了一年。然而,就是這樣“半路出家”的團隊,歷經周折,成就了一炮而紅的“流量井噴”。
“我們的視頻風格簡約質樸,就是在自家院子周圍取景拍攝。”向清標說,古丈縣地處武陵山深處,土家族、苗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在此。獨特的地理環境和風土人情極大地豐富了向清標的創作源泉。“除了犬吠雞鳴、風吹稻浪,村里沒有多余的噪音,是天然的創作地點,取材于自然,貼近農村,很多粉絲反饋說,簡潔寧靜的長視頻帶給都市人一種治愈的力量,滿足了他們對田園生活的向往。”
“山白”不是第一個用古法制作徽墨的達人,但“山白”的古法徽墨視頻獲贊率較高,其打動人心的關鍵在于對中國傳統技藝和非遺文化的浪漫展示;一批以復刻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主的網絡博主,逐漸得到更廣泛的關注。
“山白”團隊的作品著眼于還原傳統古法技藝,比如徽墨、八寶印泥、毛筆、竹紙等文房用具,胭脂、香水、散粉等化妝品,以及筷子、馬兒板凳、竹鍋刷等生活用品。
“作品不能圖快,因為古法技藝里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古籍中的記載時常晦澀而籠統,向清標就多買了幾本書查找比對,書架上光《天工開物》就有4個不同版本。他說,“最常翻的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大辭典》,有些細節要去更專業的文獻中找尋,對照前人的制作工序來還原。”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凇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離不開必要的物質基礎,新媒體平臺為非遺傳承人、藝術家搭建起線上舞臺,讓那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形式和技藝得以走出現實中狹窄的一方天地,通過互聯網走到大眾中間。
在14.3萬人口的古丈縣,除了“山白”,還有返鄉“新農人”彭南科、“臘肉小王子”等一批自媒體人,這些“鄉村守護人”宣傳推薦家鄉的自然美景和風土人情、傳承非遺技藝、記錄鄉愁生活,讓山城的人文風景不再“養在深閨人未識”。
古丈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部長粟麗波表示,近年來,古丈縣“生長”出了一大批“鄉村守護人”,他們扎根基層沃土、深耕傳統技藝,立足本地資源特色、豐富鄉村旅游業態,既激活了優秀傳統文化“生命力”,又是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生動展示。
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建議,鼓勵非遺從業者利用新媒體平臺全方位展示當地非遺技藝、工藝品,配合舉辦沉浸式的線下文化活動,讓小眾非遺走入年輕人的視野。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