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評:這些故事情義綿長
摘要:從過去到現在,中美民間的友好交往從沒有中斷,兩國人民在交往中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也為中美關系累積了信任的根基。為了和平,二戰期間中美人民用血與火鍛造了“飛虎隊情誼”;
新華網記者 李潔瓊
大國往來貴在有故事。
比如,那些讓中美網友都津津樂道的關于兩國民間交往的故事。中國工人篳路藍縷修建太平洋鐵路、飛虎隊與中國軍民并肩作戰、中國軍民奮勇救助美國飛行員、中美“乒乓外交”、美國民眾為大熊貓送行……舊金山之行期間,習近平主席講起這些故事。
故事因真情而格外動人。“最近,飛虎隊老兵、103歲高齡的莫耶和98歲高齡的麥克馬倫來到中國,登上了長城,受到中國人民熱烈歡迎。”習近平主席說到此處,將目光投向臺下就坐的老兵,莫耶揮手致意。掌聲響起,致敬并肩作戰的崢嶸歲月。
10月29日,飛虎隊老兵莫耶一行人在北京八達嶺長城上合影留念。當日,美中航空遺產基金會訪華代表團成員陸續抵達北京。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故事因時光而格外動人。這次習近平主席到訪的舊金山“見證了中美兩國人民百年交往的歷史”“見證了中美建設美好世界的努力”。他特別提到《聯合國憲章》的簽署——“從這里出發,二戰后的國際秩序得以建立,100多個國家相繼獲得了民族獨立”……
這些溫暖的點滴,喚起了中美兩國人民的共同記憶。活動現場掌聲熱烈,有的老朋友甚至聽著聽著落下淚來。
以心交,才能收獲信任。
看過往,中美關系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有人甚至用“坐過山車”形容中美關系某些階段跌宕起伏。但幾十年來中美關系卻總能在曲折中前進,其力量源泉在于習近平主席闡述總結的“人民友好”。正是人民的雙向奔赴,讓中美關系一次次從低谷重回正道。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從過去到現在,中美民間的友好交往從沒有中斷,兩國人民在交往中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也為中美關系累積了信任的根基。
而過往兩國之間的每一次攜手,都滿含兩國人民對和平和發展的共同期盼。為了和平,二戰期間中美人民用血與火鍛造了“飛虎隊情誼”;為了更好地發展,“小球推動大球”實現了“跨越太平洋的握手”,“鼓嶺之友”延續了百年友誼佳話,費城交響樂團續寫了跨越50年的音樂新篇……
正如有網友所說:“無論是黑眼睛黑頭發,還是藍眼睛黃頭發,我們都渴望在和平環境中幸福生活,并希望把幸福傳遞給我們的子孫后代。”
如今,從中美不斷拉長的合作清單同樣可以看到,“小院高墻”從來不是美國人民的選擇,合作和共贏才是主流。
“友誼是件大事”。橫跨太平洋的航班越多、貨輪越多、游客越多、學生學者越多,中美兩國關系發展的民意基礎就越厚實,空間就越廣闊,動力必然越強勁。
“望遠能知風浪小,凌空始覺海波平。”無論順流,還是逆流,寬廣的太平洋始終奔流不息。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故事,寫就于昨天,講述于當下,也必將續寫于未來。
責任編輯:張倩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
共同把握新機遇 攜手打造新引擎——習近平主席向第二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致賀信匯聚共同發展新動能
-
為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注入思想和文化力量——習近平主席致世界中國學大會·上海論壇賀信為推動文明交流互鑒提供重要指引
-
新華時評:把舵中美關系大方向——元首外交引領中美關系再出發(上)
-
11月25日周末
-
王凱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
-
元首外交|建交35載 中國烏拉圭關系再上新臺階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英文版推介會在尼泊爾舉行
-
市委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第二期讀書班舉行專題輔導
-
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
-
學習100丨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