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秋光度流年
摘要:他們每天將羊群趕進田野,又從田野趕入村子,在鄉村曲曲折折的土路上,沿著二十四節氣的腳步,替田野謀劃著一場又一場紛紛揚揚的白雪。
趙大磊
作為一個北方人,一年之中能擁有分明的四季,實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在溫暖的春天中播種,在熱烈的夏天中耕耘,在金黃的秋天中收獲,在肅穆的冬天中收藏,時間在季節的變化和農事的交替中輪轉,生命也仿佛在寒暑易節中悄然輪回。
孔老先生曾經對天感嘆:“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在他看來,上天何曾指手畫腳地說過什么,四時不停運行,百物生生不息。順從自然規律,勤勤懇懇地勞作,土地自然就會給予豐厚的回報。
人也一樣,早晨、中午、晚上,昨天、今天、明天,生命在循環往復中不斷成長。你從哪里來,最終還要回歸到哪里去,人生就是沿著自己的腳步,把時光走成一個圓圓的年輪。
葉飛葉落,抖落一季的沉重和煩惱;霜來霜往,洗凈歲月的縹緲和滄桑。
喜歡秋,喜歡的是疾風吹走霧霾,樹木露出健壯的骨骼,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在一年四季中,秋比哪一個季節都讓大地空闊,讓人們富足。
廣袤的田地里,糧食早已沿著先前出發的路顆粒歸倉。人們躬身于金色的陽光下,耕耘著松軟的土壤,他們的身上,散發著莊稼遺留的清香。
菜園里的蘿卜和白菜不見了蹤影,它們告別豐腴的過往,在漫長的冬季中,將和豆腐、粉條一起被燉成香噴噴的大鍋菜;紅薯只剩下干枯的藤蔓,它們已被運回到地窖中儲藏起來,待到大雪封門的時候,在柴火的余燼中,被人們烤成一段溫暖的回憶。
秋收冬藏,一年的后半部分,是關于收與藏的學問。當樹葉搖落,百草枯黃,昆蟲蟄伏的時候,人也要想想如何收斂自己的鋒芒,修養身心、平心靜氣地將每一個日子都過成溫軟的時光。
生活在鄉村的人,似乎更懂得如何順應季節,調養身心。他們在忙完了農活之后,開始改善平淡的生活,八月十五殺小雞、冬至包餃子、臘八熬米粥,每一個節氣都有著豐富的內涵。
中醫認為,民以食為天,但食亦有道,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順應天氣的變化,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北方人以面食為主,閑下來的家庭主婦,會在不同的時段,將白面做成各種各樣的食物,早上蒸一大鍋地鍋饃,蘸著紅紅的辣椒油一嚼,短暫的辛辣之后,滿口都是麥子的香味;中午和一塊面搟面條,配以炒熟的南瓜絲或葫蘆條,就做成了一大土碗色香味俱佳的撈面條;晚上則烙鍋盔,將焦黃厚實的鍋盔吃在嘴里,心里比任何時候都踏實。
那些忙完農活,端著飯碗聚在飯場上吃飯的人們,或靠在對聯斑駁的門口,或蹲在院墻根,一邊吃著飯,一邊話著收成。幾千年的農耕文明史上,飯場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章節,它既是一個展示飲食文化的舞臺,也是鄉村發布小道消息的場所。
也有人聚在一起,取出自家釀制的米酒,揮拳喊著震天的酒令,幾杯酒下肚,褶皺的臉便綻開了,閃爍著高粱的火紅。一小碟花生米,幾段腌蘿卜,就把一天的勞累喝成有滋有味的享受。
晚歸的牧羊人,一邊甩著鞭子,一邊哼唱著地方小調。他們每天將羊群趕進田野,又從田野趕入村子,在鄉村曲曲折折的土路上,沿著二十四節氣的腳步,替田野謀劃著一場又一場紛紛揚揚的白雪。
人和一株麥草、一只鳥雀沒有什么兩樣,都要站在季節的末端時時地回望過去,回望曾經的輝煌,回望犯下的錯誤,也要在不斷地反思之后,珍惜現實的存在,安逸地享受當下,在一院秋光中度流年。
人走過的路和鳥唱過的歌曲,都是內心世界的真實投影,記錄著他們原始的意念和渴望。他們的背影很渺小,但與大地融為一體的時候,卻像大山一樣崇高肅穆。
不抱怨,不計較,尊重生老病死的規律,又不迷失自我,以一顆淡然的心處事,是生命中最幸福的事情。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