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點亮城市文旅經濟|行走河南 讀懂中國
今年,千年古都河南洛陽的漢服持續火爆“出圈”。洛陽依托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培育漢服全產業鏈與文旅經濟的深度融合,找到了文旅市場轉型發展的“密碼”。
李白舞劍,嵇康彈琴,李清照作詩,老子、孔子論道,洛陽這部最新推出的演藝項目《尋跡洛神賦》,讓這些過去只存在于歷史書上的古代名人事跡,如今通過充滿漢服元素的演出,生動展現在人們面前。
演藝公司負責人 裴紀辰:我們《尋跡洛神賦》演出中的漢服數量達到130多類,貫穿春秋、三國、唐朝、宋朝等朝代,我們更是從《洛神賦》、二十四節氣等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靈感,真正讓歷史文化、歷史人物“活”起來。
游客 王蕊藝:特別震撼,仿佛就是穿越到古代一般,然后穿上漢服之后就像和他們融為了一體。
洛陽漢服+文旅業的發展,打響了城市的漢服品牌,讓越來越多的游客愛上了漢服,在旅游的時候把到漢服店體驗當成了打卡項目之一。位于洛陽洛邑古城旁,李會麗和雷志義夫妻倆,今年春節做起了漢服生意。
漢服店老板 李會麗:我們是去年12月底開始從汽車裝飾轉型成漢服的,游客很多來穿漢服去洛邑古城拍照打卡。感覺有這個商機,所以就直接轉型了。
剛開始,這家漢服店只有100多套衣服,隨著客流增多,服裝也不停地補充,現在已經有大幾百套的漢服,全店上下每天從早到晚一直都要忙著招待。隨著客人不斷變多,他們所在街上的其他商家也紛紛開起了漢服店,一年之間,這里從曾經的汽修一條街,變成了擁有5000多名從業者的漢服一條街。
洛陽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 李振刊:圍繞漢服產業延伸的相關商家也達到了2000多家,其中洛邑古城、龍門石窟等景區,以漢服為爆點成功“出圈”,僅在今年牡丹文化節期間,就引流拉動全市旅游收入177億元,形成了“一域帶全局”的消費格局。
目前,洛陽已形成“漢服+造型+拍攝+寫真”全鏈條產業,相關店面超過1000家,漢服店400多家,同比增長375%,“漢服經濟圈”日漸成形的同時,漢服+古城的引流效應正在顯現。
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漢服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 袁霜斌:漢服市場由過去單一的成衣銷售,變成了現在與文旅緊密結合,以沉浸式體驗為主的休閑活動,特別是在一些傳統節日和旅游景點,漢服已經成了一種時尚和獨特的文化符號。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