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識平: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
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 題: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
辛識平
“正如工商界朋友所言,中國已經成為最佳投資目的地的代名詞,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發表的書面演講中,習近平主席一番話,道出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展前景的堅定信心,引發各界廣泛共鳴。
信心,源自對中國經濟發展大勢的科學把握。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保持領先,全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將達到三分之一,仍然是全球增長最大引擎。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的《2023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下降12%,中國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額卻逆勢增長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前上調了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速的預期;多家國際金融機構持續加大投資……風物長宜放眼量。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回旋余地廣,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也不會變,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長期穩定發展,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帶來新動力、新機遇。
信心,源自對中國機遇的熱切期盼。當今世界,最稀缺的資源是市場,這正是中國的巨大優勢所在——14億多人口,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穩居世界第二大貨物進口國,超大規模經濟體形成了超大規模市場。未來5年,中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進出口額有望累計超過32萬億美元、5萬億美元。“潛力巨大,非常重要”“機會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大得多”“一個不能失去的市場”……中國市場的廣闊空間,吸引著各國企業來華投資興業,共享中國高質量發展帶來的巨大機遇。
信心,源自新時代中
國堅持敞開大門搞建設、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務實行動。今年以來,中國發布穩外
資24條政策措施,在5個自貿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試點對接相關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宣布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自貿試驗區升級擴容至22個……一系列扎實舉措為擴大開放、加強合作不斷開辟新空間。開放帶來進步,合作創造未來。正如習近平主席強調的,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中國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決心不會變,一視同仁為外商投資提供優質服務的政策不會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國擁抱世界的進程,也是世界走向中國的進程。近期成功舉辦的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吸引128個國家的3400多家企業參展,按年計意向成交創新高,金額達到784.1億美元。上個月,中國成功舉辦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形成了458項成果,中外企業達成972億美元的商業合作協議。“歡迎各國工商界朋友們繼續投資中國、深耕中國!”習近平主席的熱情邀約令人振奮。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下一個“中國”必將為全球發展注入更多正能量,以自身發展更好造福世界。
責任編輯:孫普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