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藝術中心奏響波瀾壯闊的運河音畫
夜幕之中,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地標建筑之一的北京藝術中心燈光璀璨,音樂廳內,民族樂器與戲曲吟唱交相輝映。13日晚,2023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暨北京(國際)運河文化節的重磅演出活動民族交響詩《大運河》在全新建成的北京藝術中心音樂廳上演。此次演出不僅為觀眾帶來一幅波瀾壯闊的運河音畫,也通過“民樂聯合”的形式彰顯出大運河的文化活力。
“河神老祖,保佑船員!”隨著北京歌舞劇院青年歌唱家馮金偉一聲高亢地吟誦,氣勢恢宏的打擊樂聲響起,觀眾仿佛被帶到了大運河的開河節儀式上。序曲《開河》以多種打擊樂器營造出肅穆、神秘的祭祀儀式氛圍。開篇磬、水琴等特殊打擊樂器的交錯閃現,還原出古代開河節的“聲景”。
民族交響詩《大運河》由北京演藝集團出品,旗下北京民族樂團創排,青年作曲家鄭陽作曲,多位運河專家聯合指導,融合了中國民間音樂、大眾流行音樂、先鋒實驗音樂等多種元素,是我國首部有關大運河題材的民族管弦樂作品。作品以大運河歷史發展、功能及沿線文化資源為創作藍本,將運河中蘊含的內容與精神提煉成了六個具有代表性的主題,通過大氣磅礴、質樸深情的音樂旋律來描繪運河文化的豐厚與璀璨。
當晚,民族交響詩《大運河》由來自大運河沿線八省市民族樂團的百位演奏家共同演繹。“來自八省市的演奏家齊聚一堂,演繹著不同地域的多樣民族音樂風格,講述著大運河豐厚璀璨的文化底蘊。我們希望通過這部作品,讓更多觀眾感受到古老大運河的魅力。”北京演藝集團副總經理董寧說道。
演出進行到《運河明珠》樂章時,青年阮演奏家李雨涵以國樂快閃的形式發起與大運河流域八省市演奏家的“樂器對話”,最終在舞臺上形成兼具不同風土人情和趣味性的“游覽觀摩”和“交流對談”,將現場的氣氛推向高潮。“與七個省市的兄弟院團合作完成這部作品,是特別有意義的一件事兒。我們想通過《大運河》,進一步加強運河沿線樂團相互之間的交流。”北京民族樂團團長李長軍說。
當晚的演出除了演奏,還特別融入了吟唱、戲曲唱腔等元素,演出的指揮——著名指揮家譚利華為觀眾帶來的《大運河》交響詩章導賞,也讓觀眾從文字與樂曲編織出的動聽詩歌中,深度理解大運河歷史文化和大運河音樂特色。
本次京杭對話以“傳承運河文化 賦能美好生活”為主題,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國新聞社、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共同主辦。此次演出是11項主題活動之一,旨在推動運河沿岸城市在文脈流動中的共建共享,進一步提升中國大運河文化帶的影響力、傳播力。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