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山中泉與劉大實子虛山樓
□ 趙新春
劉大實(1509年~1581年),字子虛,號受齋,確山縣人,是嘉靖朝的一位名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戊戌科茅瓚榜三甲第118名進士,授高平知縣。之后歷任吏部主事、文選郎,太仆寺少卿,順天府尹,仕至戶部左侍郎。所至勤心民事,恪盡職守,是一位百姓稱道的好官。嘉靖四十年(1561年)被當權者忌,年四十六致仕歸里。年七十二卒,閑居鄉里二十余年。他的兒子劉渾成、族侄劉竟成也先后考中進士,是當地為數不多的一門三進士家族。這里需要更正一個錯誤,就是劉竟成身世。清《汝寧府志》《確山縣志》說他是劉大實的兒子,但《隆慶二年進士登科錄》明確記載他的父親叫劉約,是劉大實一個爺爺的堂兄弟。劉大實的父親叫劉富,劉約的父親叫劉俸。另據確山出土的《明故處士南山李公(從)墓志銘》記載,進士陳耀文與劉大實也是親戚,是劉大實堂姐(或妹)的女婿。而劉大實的這位堂姐(或妹)的父親叫劉貴,三人都是劉大實祖父劉鑒的兒子。
萬歷六年(1578年)臨海人、萬歷五年進士王士性任確山縣令。王士性性喜游歷,為官一處,政閑之余喜歡游歷名山勝水。確山舊有朗陵縣,他的一個集子就叫《朗陵稿》,收錄了他任確山知縣前后所寫的詩文,其中就有他與劉大實交往的詩,如《憶游中泉寄劉司徒(三首)》《與劉司徒泛舟中泉送尤子輝(二首)》等。詩題里的劉司徒就是劉大實。因為他仕至戶部左侍郎,人們尊稱其為劉司徒。《壽樂亭記》是王士性記錄與劉大實交往的一篇小品文,較為全面記載了劉大實致仕后的生活居處狀態,其中就說到確山縣三泉中的中泉和劉大實的子虛山樓。
確山縣中泉位于秀山腳下,在今天確山縣三里河街道秀山村附近,是確山縣北三里河發源地。王士性說“朗陵山有三泉,各泠然紺碧,止中泉為司徒劉公所有”,是劉大實家的私有財產。朗陵三泉就是確山從北往南的北泉、中泉和南泉三泉。王士性的老家龍顧山有佛眼泉,他“乃為顏‘佛眼’二字于茲泉”,在確山中泉旁立手寫“佛眼”二字碑,來表達對家鄉的思念。劉大實以中泉為中心,泉之后建劉氏草堂,也就是張九一詩《登岳回晚次朗陵飲司徒劉子虛山樓》說的“山樓”,王士性為其題匾“聚仙”。“泉之前出,則為堤障之,匯而為湖”“堤上雜植榆柳”“湖中養魚數萬頭,置二畫舫”,臨湖“有亭翼然”就是壽樂亭,乃確山“舊令東君所為”。秀山擁翠,中泉清冽,湖光山色,子虛山樓和中泉湖成了劉大實與友人泛舟飲酒的好地方。春來東風送暖,綠草滿地,芳香襲人,或登舟艤棹,沁齒中泉,歌《歸去來辭》,或踞石而坐,明月在樹,詠赤壁諸賦,王士性在確山五年,多次與劉大實飲酒壽樂亭上。這里留下了張九一“攜來泰岳千峰色,同醉黃河九曲煙。明月只應今夜好,銜杯吾欲問青天”的詩句,王士性“棹回煙嶼孤帆近,夢倚晴霄五岳長。為道山公無一事,可能重醉習池傍”的篇章。
中泉因泉名寺,有中泉寺,弘治十四年朝廷賜名“通慧寺”,清代復稱中泉寺。作為一地名勝,中泉寺不僅因擁有確山八景之一的“秀山擁翠”而出名,也因劉大實的子虛山樓而為人稱道。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四川人張佳胤調任河南按察司僉事,游歷中泉,揮筆寫下“北泉看未已,振策到中泉。脈絡元勻地,清虛別是天。雪移千澗石,鐘度萬峰煙。悟得無生理,紅塵殊可憐”。順治十五年太倉人吳國杰任確山縣令,也寫有“千峰月掛嶺,獨鶴樹棲煙。何處鐘聲近,尋來落照前”的歌詠。
確山北泉寺有同治六年確山知縣戴文海撰寫《重修北泉寺》碑,碑稱當時確山三泉中“中泉廢塞,南泉脈稍微,唯北泉湛清可愛”。中泉寺因“中泉廢塞”,香火已大不如從前,顯赫一時的子虛山樓更是蕩然無存。現在中泉寺由于歲月侵蝕和人為破壞,已經不復存在。2010年前后舊址還殘存有寺塔半截,明汝寧進士張承祚篆額、劉儒撰文、張四知書丹的《通慧寺記》碑一通,現在連最后一塊可以窺見當年輝煌的大殿柱基石也被人取走。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