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餅夫妻 一天賣600個燒餅
駐馬店網訊(記者 付建強)進入冬季,氣溫陡降,冷風習習。在遂平縣玉山鎮集市,車水馬龍,人聲嘈雜,熙熙攘攘很是熱鬧。昨日的集市上,一對在面包車里賣燒餅的老年夫婦引起了記者的好奇。
“這燒餅咋賣呀?”“2元一個。”“看著不錯,好吃不?”“好吃,都賣了幾十年了!”
這是一輛銀灰色的舊面包車,車身的玻璃上貼有“燒餅”兩個紅色的大字(如圖)。除了前排座椅,后面的全部拆掉后安放了烤爐、面板、椅子等打燒餅用的雜物。車頂被開了一個“天窗”,泥巴做的爐子靠在一個被固定的車門上,另一個側車門可供上下出入。
男的坐在活動的一個車門處做燒餅,女的坐在打開的后備廂位置負責賣燒餅,過塑后的微信和支付寶收款二維碼懸掛在車上。
“大爺,你叫啥名字?”記者問道。
“我的名字……那可是名揚世界!”大爺遲疑了一下,“我叫鄭和,她叫祝梅英。”
“不是有鄭和下西洋嗎!哪有不知道的?”老兩口邊說邊發出爽朗的笑聲。
“我16歲就開始就跟著父親打燒餅,可以說是祖傳了。”鄭和一邊不停地揉面、搟面、往烤爐里貼,一邊和記者攀談,“老伴當初就是吃了我打的燒餅,才嫁給我的。”
鄭和家住玉山街附近,家里有3畝地,今年66歲,算下來已經打了50年的燒餅了。1983年,他和祝梅英結婚,當時在農村沒有外出打工這一說,一個農民能夠嫁給一個有手藝、有飯吃的人家已經是很不錯了。
“唉,干啥都是一輩子呀!”祝梅英感慨道,“現在家里的生活好了,兩個女兒都已經成家,現在都在外邊打工掙錢了。”
“我們早上六點半來出攤,到中午12點就賣完了,下午在家休息。”鄭和說,“最高一天能夠賣出600到700個燒餅,平常半天也能夠賣200個左右。”
鄭和說自己的腿腳太不靈便,所以就買了個舊的面包車,把打燒餅的家什都搬到了車上,自己會開車,而且風雨無阻。
“現在這傳統的土爐子很少了,這老手藝也已經不多了,這年紀大了,有年輕的愿意學打燒餅的,我都免費傳授。”鄭和有些感慨和無奈。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