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派大青衣為何鐘情程派經典
“戲好、唱腔好、劇本好,《鎖麟囊》可以說是京劇旦行里一部什么都好的戲。”梅派名家史依弘表示。11月10日-11日一連兩晚,她在宛平劇院帶來兩場《鎖麟囊》。《鎖麟囊》被稱為“集程派藝術之大成者”,而作為梅派大青衣的史依弘不拘流派大膽挑戰,也獲得了戲迷的肯定,她出場與謝幕時熱烈的掌聲和叫好聲便是證明。
史依弘首次嘗試學演程派經典《鎖麟囊》始于2011年。對于當時引起的波瀾,她記憶猶新。“有人覺得你唱了梅派,為什么又要唱程派。”她表示,“過去,尤其上海的名旦像李玉茹、童芷苓,梅尚程荀都唱,觀眾愿意買票就成功了,本工唱得再好,觀眾不買票,那就不成功。”12年來,幾乎每年她都會收到《鎖麟囊》的演出邀約。關于未來的演出計劃,史依弘將觀眾的反饋放在第一位。“唱得好不好,觀眾說了算,一看沒有坐滿,我就不唱了。哪怕有質疑,但每次都坐滿,為什么不唱呢?”
唱程派,是要學習程派的精神
提到《鎖麟囊》,無論是膾炙人口的“春秋亭外風雨暴”,還是唱盡悲傷的“一霎時把前情俱已昧盡”,抑或是飽含全家團圓喜悅的“這才是人生難預料”選段都為戲迷津津樂道。《鎖麟囊》又名《牡丹劫》,著名劇作家翁偶虹在1937年應程硯秋之約而作,取自《劇說》中一則引自《只麈譚》的故事。
翁偶虹在這出戲里對長短句唱詞的創新,尤其精彩。一句“收余恨、免嬌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戀逝水、苦海回身、早悟蘭因”叫人肝腸寸斷。而劇中人物薛湘靈從富到貧,人生大起大落后性格的變化,反映在其唱腔、動作、神態上,這也是演員拿捏該劇的關鍵。除此之外,這是一出以女性角色為主的戲,薛湘靈富而感性,趙守貞貧而自尊,劇中所有人都有一顆悲憫之心,也是這部劇最打動人的地方。
為了找到程派戲的感覺,史依弘下了很大的功夫。程派對于旦角的詮釋跟梅派有所不同,那時,她抱著學習的心態,學習程派的發聲、潤腔、韻味與身段。她曾特意前往北京,向程派表演藝術家李文敏學戲。一開始,她想既然唱程派,就要學程派優雅婉轉的聲音,便找來程硯秋的老唱片,還把眾多程派名家的《鎖麟囊》的資料都看了個遍,卻仍然覺得哪里不對勁。這時,李文敏的一句話點醒了她,“唱程派,一定是要學程派的精神,按照你最舒服的一種方式去潤腔,千萬不要因為程派的一出戲而幽咽,把梅派明亮圓潤的聲音給咽回去了。”這番指點讓史依弘懸著的心頓時放了下來,緊繃的嗓子也逐漸松弛,之后反而慢慢唱出了程派的韻味。
一個成熟的演員,上臺前依舊會緊張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史依弘10歲進戲校,17歲畢業,七年圍繞著四功五法苦練。學戲的孩子春夏秋冬都在練習,沒有寒暑假。戲校空曠的排練廳冬冷夏熱,史依弘冬天早上起來早操,練出手,練踢槍,手腳上都有凍瘡。如今,史依弘生活中依然保持著“克制”的習慣,每逢遇到大戲前,巧克力冰淇淋等上火的食物她碰都不敢碰,生怕長痘痘生潰瘍。即使已是千錘百煉的成熟演員,她坦承,上臺前依舊會緊張。“不管多少年工夫,上臺就這么一次,好與不好就在這一次,忘詞了、失手了,這一臺戲就不完美了。只有不停地登臺、不停地見觀眾,才能在臺上建立起自信。”
史依弘是一個喜歡給自己挑戰的演員,她曾以“文武昆亂”“占盡風華”“梅尚程荀”為主題,舉辦了三大巡演,在全國戲迷觀眾中引起轟動。在“文武昆亂”中,她一人完成了《玉堂春》《白蛇傳》《牡丹亭》《奇雙會》《穆桂英》五部京昆傳統大戲。并將青衣、刀馬旦、武旦、閨門旦等不同行當一肩挑。在“占盡風華”系列和“梅尚程荀”系列中,她獨挑梅尚程荀四大旦角流派劇目,更將骨子老戲和創新大戲熔冶一爐,宜古宜今,允文允武。“對待傳統經典,盡量保持原有的樣子,同時尋求與這個時代的共鳴,在表演中賦予時代的氣息。對于新戲,只要不脫離‘皮黃’,就大膽創新。”史依弘說。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