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實加強布病防控 確保公共衛(wèi)生安全
摘要:(3)經呼吸道感染,布魯氏菌污染環(huán)境后形成氣溶膠,可發(fā)生呼吸道感染。布病的防控措施 (一)畜間布病感染的防控。預防畜間布病傳播,主要采取免疫、檢疫、消毒、隔離、淘汰陽性動物、凈化等綜合性防控措施。對牛、羊等動物養(yǎng)殖場所要經常使用0.切了生肉的刀板要用熱水消毒,避免污染其他餐具。
□ 王玉紅
充分認識加強布病防控的重大意義
(一)加強布魯氏菌病防控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政治任務。為加強生物安全防控體系建設,國家制定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用法律保障生物安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病獸防、關口前移”的重要指示精神,為布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提出了明確要求,指明了方向。因此,加強布病防控,是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內容。
(二)加強布病防控是落實上級部署的具體行動。農業(yè)農村部陸續(xù)出臺了《畜間布魯氏菌病防控五年行動方案(2022~2026)》《布魯氏菌病防治技術規(guī)范》《乳用動物健康標準》等一系列防控政策和措施。省農業(yè)農村廳出臺了《河南省畜間布魯氏菌病防控行動方案(2022~2026)》《關于進一步做好畜間布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等相應的配套文件及技術規(guī)程。市農業(yè)農村局制定印發(fā)了《駐馬店市畜間布魯氏菌病防控行動方案(2022~2026)》《關于進一步加強布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對全市布病防控工作進行部署,切實加強布病防控工作。
(三)加強布病防控是畜牧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前提基礎。布病流行不僅造成牛、羊等家畜大批死亡、母畜流產、生產性能下降,也直接影響畜產品的質量,造成大量畜產品廢棄,給養(yǎng)殖戶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畜牧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于促進畜牧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意見》,我市出臺了《關于加快畜牧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實施意見》。加強布病防控是保障畜群健康的重要前提,是實現畜牧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基礎,必須認真對待,扎實做好。
(四)加強布病防控是維護公共衛(wèi)生安全的客觀需要。布病是布魯氏菌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染疫動物通過污染環(huán)境感染人類。人感染布病后,布魯氏菌可侵入人體各個部位,引起器官發(fā)生病變,造成關節(jié)腫脹、持續(xù)發(fā)熱、全身乏力等,嚴重的可造成終身喪失勞動能力。要遏制布病對人類的傳染、維護公共衛(wèi)生安全,就必須落實“人病獸防、關口前移”,采取嚴格措施,切實加強布病防控,從源頭上阻斷布病對人類的傳播。
布病的特點及傳播途徑
(一)布病的特點及危害。布病是布魯氏菌病的簡稱,又稱“懶漢病”“蔫巴病”“千日病”,是由布魯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我國將其列為二類動物疫病。
布病的易感動物,家畜主要是牛、羊、豬、犬及嚙齒類動物,野生動物主要是狐貍、狼、野牛、黃羊、野兔等。其中,牛、羊、豬是最易感染的動物。布病的傳染源主要是感染布病的牛、羊、豬等家畜。犬、鹿等其他家畜的傳播居次要地位。布病可常年發(fā)病,發(fā)病高峰期一般在每年的4~6月。
牲畜感染布病后,可導致發(fā)熱、關節(jié)腫脹,母畜不孕、流產,公畜發(fā)生睪丸炎、附睪炎,奶畜產能下降,并通過污染環(huán)境傳染給其他動物和人類。
人感染布病后能引起全身多個系統(tǒng)的損害,尤其是骨關節(jié)系統(tǒng)的損害較為明顯,且容易由急性轉為慢性。主要癥狀有:(1)發(fā)熱。這是最常見癥狀,多表現為低熱、間歇熱、弛張熱、長期低熱等。高燒時,患者一般神志清醒,體溫下降時,自覺癥狀增多并加劇。這種高熱與病況相矛盾的現象為布魯氏菌病所特有。(2)多汗。多汗為本病的突出癥狀之一,尤以急性期患者居多,特別是晚上出汗增多,體溫下降時更為明顯,可導致虛脫。(3)關節(jié)肌肉痛。急、慢性期患者都可發(fā)生骨關節(jié)與肌肉疼痛,急性期呈游走性,類似風濕病,主要在較大關節(jié),疼痛劇烈。慢性期的疼痛往往局限于某一部位,多為持續(xù)性鈍痛或酸痛。(4)其他癥狀。主要有乏力、精神不振、皮疹、肝脾淋巴結腫大、睪丸腫大、關節(jié)腫大、皮下結節(jié)等表現,嚴重者可喪失勞動能力。
布病的易感人群主要是畜牧養(yǎng)殖、獸醫(yī)、屠宰等從業(yè)者,以及從事運輸、加工、售賣動物及產品的人員,非從業(yè)者也有可能感染布病。布病的潛伏期一般為1~3周,平均2周,但少數患者可在感染后數月乃至1年以上才發(fā)病。
(二)布病的傳播途徑。布病在畜禽傳播的途徑主要是感染布病的牛、羊等動物,通過交配、流產、分娩等方式污染環(huán)境,感染其他動物。
染疫動物傳染人的主要途徑:人通過接觸患病牛、羊等的污染物可感染發(fā)病,傳播的途徑主要有三種:(1)經過皮膚黏膜直接接觸感染;或在飼養(yǎng)、擠奶、剪毛、屠宰及加工皮、毛、肉等過程中防護不當,可經皮膚微傷或眼結膜受染;也可間接接觸病畜污染的環(huán)境及物品而受染。(2)經消化道感染,如食用被布魯氏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及未熟的肉、內臟而感染。(3)經呼吸道感染,布魯氏菌污染環(huán)境后形成氣溶膠,可發(fā)生呼吸道感染。這三種途徑在流行區(qū)可兩種或三種途徑同時發(fā)生。
人和人之間一般不會相互傳染,人也不會傳染動物。
布病的防控措施
(一)畜間布病感染的防控。預防畜間布病傳播,主要采取免疫、檢疫、消毒、隔離、淘汰陽性動物、凈化等綜合性防控措施。
1.實施免疫。通過對羊注射M5-90Δ26株,牛注射A19株,豬、牛、羊口服或注射S2株等免疫疫苗,提高動物的免疫能力。除奶畜外,牛、羊都要實行普遍免疫。
2.加強檢疫。平時定期對動物進行檢測,在引種、出欄、運輸、屠宰等環(huán)節(jié)都要進行檢疫,發(fā)現陽性動物立即采取隔離、無害化處理等措施,阻斷布病傳染源。
3.經常消毒。對牛、羊等動物養(yǎng)殖場所要經常使用0.1%新潔爾滅、0.2%過氧二酸、0.05%百毒殺、0.05%~25%次氯酸鈉等消毒劑進行噴霧消毒。
4.生物凈化。牛、羊養(yǎng)殖場戶要不斷提高基礎設施條件,通過自然屏障或人工屏障、消毒滅源等生物安全措施,提升生物安全水平。
(二)預防布病對人類的傳播。對于從事飼養(yǎng)和屠宰等行業(yè)的易感人群要采取如下防護措施:一是配備防護服、口罩、帽子等防護用品,定期消毒。二是防止接觸被病畜污染的水源、土壤、草場、工具;禁止隨意丟棄家畜的流產胎兒、胎盤、胎衣或死胎等;對死胎做無害化處理,嚴禁取皮和食用。三是工作期間不吸煙、不接打電話、不吃食物;勤洗手,用0.1%新潔爾滅或75%酒精擦拭手及接觸的皮膚。四是工作結束后,使用來蘇爾或肥皂水洗手,不要穿工作服離開工作場所,更不能將其拿回家。五是如接觸或懷疑接觸了病畜及相關物品,應緊急口服抗生素3~5天。六是不在廠區(qū)內養(yǎng)寵物。七是定期體檢,早發(fā)現、早治療。
對于普通人群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食用鮮牛奶、羊奶時,應加熱到80℃~85℃以上或煮沸,并維持幾分鐘后再食用。二是吃涮牛羊肉時,要把肉煮熟透再食用。吃燒烤時,烤熟再食用,不要吃半生不熟的牛、羊肉制品。三是菜刀、菜板要生熟分開。切了生肉的刀板要用熱水消毒,避免污染其他餐具。
(作者系市農業(yè)農村局副局長)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