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軍:匠心傳承“鐵花盛宴”
摘要:“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確山鐵花’的傳承人,國家給了我這么高的榮譽,我不能辜負,一定把‘確山鐵花’發揚光大、傳承下去。”
記者 張麗麗
確山鐵花,又稱“打鐵花”,是河南省僅存的大型民間傳統焰火,素有“民間焰火之最”“中原文化奇葩”的美譽,至今已有千余年歷史,文化內涵十分豐富。2008年6月,“確山鐵花”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挖掘、保護和傳承“確山鐵花”付出半生心血的老人——駐馬店市五一勞動獎章、“天中工匠”稱號獲得者楊建軍,也于當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楊建軍給“確山鐵花表演隊”成員講解打鐵花的技術。(資料圖)
生于1949年的楊建軍,七八歲時曾看過一場“打鐵花”表演,那震撼人心的場景從此便刻在了他的腦海里。后來,他到確山縣文化館工作,1980年前后開始走訪當地民間老藝人,挖掘整理“確山鐵花”相關資料,并拜民國時期的“確山鐵花”會會長、“打鐵花”老藝人李萬發為師。1988年,楊建軍在確山縣舉辦了“打鐵花煙火晚會”,使這一傳統民間文化藝術重見天日。
“確山鐵花”表演讓楊建軍成了名人。可看到表演結束后人員各回各家,他著急了:表演者年紀漸長,如果后輩無人學習,這一技藝將無人繼承。“打鐵花”是一個苦力活兒,訓練的時候繁瑣枯燥,又不知道何時才會表演一次,比起打工,“打鐵花”既危險收入又低,絕大多數父母都不愿意讓孩子學習這一技藝。為此,楊建軍騎著自行車去發動親戚家的孩子,最終以“管吃飯、不發工資”的形式,建立起了“確山鐵花表演隊”。
2002年,確山縣組織了一場規模空前的“打鐵花”,取得圓滿成功。2004年元宵節,“確山鐵花”第一次走出駐馬店,應邀在鄭州第三屆中原文化廟會上展演,中央電視臺、香港鳳凰衛視、河南電視臺及《河南日報》《大河報》《羊城晚報》等10余家新聞媒體予以報道,稱“確山鐵花”為“中原文化奇葩”“民間煙火之最”。
楊建軍花費40多年時間挖掘整理、傳承發展的瀕臨滅絕的“確山鐵花”,先后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國務院命名為省級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他本人也成為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并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確山鐵花’的傳承人,國家給了我這么高的榮譽,我不能辜負,一定把‘確山鐵花’發揚光大、傳承下去。”他說。
楊建軍是確山縣很有影響的文化藝術界代表之一,是駐馬店市公認的地方文史和群眾文化專家、學者。他組建的“確山鐵花表演隊”多次應邀赴北京、天津、廣東等地表演,驚艷四方,還先后參與拍攝了孫周導演的微電影《鐵樹銀花》和電影《時代狂人》,走上了2017年春晚,于2019年登上《我要上春晚》并奪得直通獎牌,全國數十家中央、省、市級新聞媒體及網站多次發布專題報道。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