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樓村:豐收季秋收忙
摘要:鴻運草業合作社負責人張小軍介紹,花生摘果機在方便村民摘花生的同時,還能把廢棄的花生秧做成牛羊飼料銷往全國各地。王樓村黨支部書記姜超眾說,王樓村已形成以劉莊為中心的番茄種植基地、肉羊養殖基地、春威門業公司、扶貧車間、物流公司等“產業發展區”;
駐馬店網訊(記者 李玉榮 見習記者 余川)田野里機器轟鳴,廣場上曬滿了花生、大豆等秋作物……秋收時節,走進正陽縣熊寨鎮王樓村,村民洋溢的笑臉證明,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嘗嘗,這是我家種的花生。”駐村第一書記劉闖在村里行走時,正在翻曬花生的村民李愛紅抬起頭熱情地打招呼。
“今年花生長勢可以,就是前段時間遇上了連陰雨,大型機械下不了地,要不早就收完了。”李愛紅說,這幾天天氣晴好,她收完花生就到村里的燈籠廠干活。“我在村里燈籠廠負責兩臺機器,一天收入90元。”李愛紅說。
大春種植合作社負責人王大春正拉著剛剛收獲的一大卡車大豆準備晾曬。“你看我這大豆粒粒飽滿,非常漂亮。”王大春是王樓村出了名的種地“老把式”。同時,他還從事農資經營等。在與一家餅干廠簽訂收購合同后,加上新流轉的300畝土地,今年,他的弱筋小麥種植面積已達到900畝。
在鴻運草業合作社,廠區旁的路上排滿了拉花生秧的車輛,三臺花生摘果機不停地作業。“免費為村民摘果,晝夜不停。”鴻運草業合作社負責人張小軍介紹,花生摘果機在方便村民摘花生的同時,還能把廢棄的花生秧做成牛羊飼料銷往全國各地。
在王樓村番茄產業園,脫貧戶劉新春正在大棚內摘番茄。劉新春愛人身體殘疾,不能干活,家里的經濟壓力較大。去年,王樓村建了160畝番茄產業園、33座現代化塑料大棚,技術人員每天都在園區指導,不愁銷路。劉新春爭先報名,承包了一座大棚。今年春季,第一茬番茄為劉新春帶來2萬元收入。嘗到甜頭的劉新春經過協調,又承包了兩座大棚,秋季的番茄開始采摘。“這兩個棚的番茄品種好,價錢高。”劉新春說,今年可再掙三四萬元錢。
如今,王樓村的番茄產業園年可生產優質番茄1500噸,實現銷售收入900萬元。村民有的承包大棚,有的常年在園區務工增加收入。
“去年,王樓村集體經濟收入40余萬元,今年有望增加20余萬元。”王樓村黨支部書記姜超眾說,王樓村已形成以劉莊為中心的番茄種植基地、肉羊養殖基地、春威門業公司、扶貧車間、物流公司等“產業發展區”;以瞿樓村為中心的懷州家庭農場、大春種植合作社、鴻運草業合作社等“農業種植區”;以王樓村為中心的小廣場、小游園、體育廣場等“文化生活區”;以馮莊為中心的黨群服務中心、村文化書屋、村衛生室等“行政服務區”,通過“四區”聯動,推動王樓村鄉村振興。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