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金山”堆滿院 增收促振興
摘要:白漢禮開辦的現代化程度較高的種植合作社,是上蔡縣近年來農業新發展的階段性發展成果。
駐馬店網訊(記者 劉永奇 通訊員 白賀陽)10月13日,記者走進上蔡縣耕夫種植合作社的場區,一堆又一堆的“金山”錯落有致地拔地而起,近5000畝玉米喜迎豐收,合作社的負責人白漢禮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他拿起玉米向記者展示,“你看這顏色、這玉米粒,多好多飽滿!”望著不斷增多的“金山”,白漢禮不禁感慨,“這真是‘金山’堆滿院,豐收又興旺!”
“合作社不僅有收割機、打捆機,還有脫粒機、烘干機以及后期處理秸稈使用的揉絲機,從種到收再到后續的秸稈處理,我們全部是機械化作業!”得益于機械作業模式,白漢禮今年種植了近5000畝玉米、1000畝花生,只需要幾天的時間就能完成秋收工作,為冬小麥的播種準備工作騰出大量時間。
收上來的玉米、花生有配套的脫粒、脫殼機,再經過大型烘干機烘干以后入庫儲存。一整套流程下來,不僅節約了時間、人力,而且烘干后的玉米比普通晾干的玉米濕度低,能賣上一個較好的價格。
作為農業大縣的上蔡縣,長期以來將“助農強農、發展現代化農業”作為農業發展的新方向和目標。白漢禮開辦的現代化程度較高的種植合作社,是上蔡縣近年來農業新發展的階段性發展成果。
近年來,上蔡縣致力于探索“黨支部+基地+現代化的種植合作社”的新型經營模式,以村集體為基礎單位,以提高農機整體服務現代化水平為抓手,整合村級資金用來購買機械設備,包括旋地機、播種機、收割一體機、收割粉碎一體機、打捆機、烘干機等設備;以合作社為“共享主體”,將土地、生產設備集中到合作社,鼓勵村民加入合作社,以全流轉或半流轉的方式入股;合作社的生產設備不只局限于合作社使用,未加入合作社的村民也能無償“共享”設備,包括播種、管理、收割等各個環節。這種農機“集中式”農業發展模式,既帶動了村級農業現代化邁上新高度,又讓更多的農戶享受到農業現代化帶來的實惠。
“同等水分的玉米,烘干的玉米比農戶自己曬干的玉米一斤能多賣5分錢,按照今年的收成,一畝地的玉米產量在1300~1400斤,一畝地就有65~70元錢的收入。”上蔡縣副縣長胡煥煥跟記者算了一筆賬,2023年上蔡縣有近150萬畝田地種植玉米,一斤差5分錢,150萬畝就相差1億元左右。而且,現代化的收割、脫粒設備能有效地減損,提高玉米產量;烘干設備提高玉米的品質,如此算下來,至少能為全縣的農戶減損1億元左右,變相地為全縣的農戶增收1億元左右。
現如今,傳統的“人工收割”場景很少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大型現代化機械設備在田間馳騁。“以前種地是活重、事多,還不賺錢,現在種地活少了,事也少了,反而產量連年增高,賺的錢也越來越多。”韓寨鎮的村民陳慶豐開心地說。
在政策扶持、資金支持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農戶嘗到“集約式”現代化農業發展帶來的甜頭,在原有的基礎上,上蔡縣的種植合作社正在逐步完成“蛻變”。截至目前,全縣農民合作社6494家,已經有近三分之二的合作社擁有完整的“播、種、收”設備。
“農業生產設備現代化是‘強農’的基礎,接下來在秋播環節,將會突出‘科學’引導,在全縣大面積推廣上蔡獨創的冬小麥‘高產典型地塊的成功經驗’,讓每一個環節都有相應的指標具體化、量化,讓群眾‘有據可循’‘依葫蘆畫瓢’,為明年的豐收打下堅實的基礎。”上蔡縣主要負責人信心滿滿地說。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