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彎柳葉河
摘要:河水流到李圪垱村西北來了個大轉彎往東流,由于轉得陡,南岸留下的土壩擋著往下的水流量,河水一漲就沖出北岸到操場村,十年九淹,南岸留下似“龍頭”樣子的土壩,俗稱“老龍頭”。柳葉河沿岸人民得到了河水的滋潤,也受到過水患的沖洗,是流淌著兩岸百姓無盡鄉愁的一道河。
□ 趙振山
我所在的西平縣楊莊鄉操場村緊依柳葉河。柳葉河又稱南河、西遂界河,發源于遂平縣境內北邊的槐樹鄉和沈寨鎮的高崗上,西邊來水從八里崗東南坡流下后,沖一條小溝,經過小黃莊、劉莊、霍莊逐步成河,向東流入李樓村后,再往北流入老常潭。
1959年,霍莊大隊在此修了一座水庫,面積有50多畝,兩岸的土地都能澆水了。河水從老常潭往東流,經過婆媳橋。此橋不知是哪個朝代的婆媳出資修建的,所以叫婆媳橋。婆媳橋是南北走向,三孔平河橋,有一丈六尺多寬、三丈多長,中間的橋腿西邊鑲有一塊青理石,上邊刻有龍頭,龍頭朝西,龍嘴內暗藏一顆避水珠,相傳是為了保護南北客商來往。后來婆媳橋不通了,河水也流經火爐村前繞了個彎流入南北主河道了。
東南從臥龍崗下周莊流到村西池塘,從徐崗北坡流下的水也流入周莊西池塘,兩股匯流一起往北流去,曲彎不少,往西拐就流到斗城寺主河道了,從兩半莊崗流下的水也匯入斗城寺主河了。
斗城寺是座古寺,不知哪個朝代修建的,毀于戰火之中。1959年,小寨大隊在斗城寺東邊主河建了水庫,上游的水從水庫放出,流經斗城李村西北和西邊來的支流匯到一起,就形成了主河道了。河水流到李圪垱村西北來了個大轉彎往東流,由于轉得陡,南岸留下的土壩擋著往下的水流量,河水一漲就沖出北岸到操場村,十年九淹,南岸留下似“龍頭”樣子的土壩,俗稱“老龍頭”。
河水往東流到雪步口了,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大雪封路的時候步行可過,是個大深潭,三面都有古墓群。
柳葉河從雪步口轉彎往北直流,經過橋莊西往北去。橋莊的先輩們在西北角柳葉河上搭了一座木板橋,起名叫橋莊橋。橋莊人們勤勞能干,很早就在河兩岸開菜園。現在,河上已修成水泥橋了。
柳葉河從雪步口一直流到王莊,有3里地直河,河兩岸柳樹成行,河水清澈見底,魚兒成群,風景秀麗。王莊出過狀元,狀元府就坐落在河西。王狀元為人善良,為老百姓辦很多實事,人們都很擁護他。后來,外地種田戶相繼在此落戶,從此王莊改為王改莊,沒少受西河灣的洪水沖淹。因此,集體生產隊時莊基往南移到了劉莊,這里有大銅器的文化傳統。
西河灣拐得很陡,下大雨河水暴漲沖出河沿能淹下游幾個村莊,改道后從劉莊中間穿過,南岸是遂平縣轄區。
在清朝光緒年間,由南岸劉莊的財主趙保善出錢修橋,方便了兩個村莊的來往。兩岸的群眾聽說修橋后都來幫忙,套上自家的車去遂平嵖岈山拉料,經過一個春天的時間修起一座三孔橋。此橋后來損壞過,劉莊五組村民又集資把橋重新修建了。
柳葉河流出劉莊往東有2里地,又轉彎往東去了,沿西平和遂平兩縣邊界流入白寺坡,再由專探鄉徐集匯入柳堰河。
柳葉河全長30多公里,在操場村境內有5里多長。每一條河流都有每條河流的歷史,柳葉河支流多,河水大多是從崗上流下的,又稱滾崗水,水漲得快,拐陡彎多,每個拐彎處都有古文化的存在。
柳葉河沿岸人民得到了河水的滋潤,也受到過水患的沖洗,是流淌著兩岸百姓無盡鄉愁的一道河。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