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縣:新技術帶來好收成
摘要:“從播種開始就不一樣,就拿俺這200畝地來說,以前平均每畝種植密度在4000~ 4500株,現在根據實際情況實行寬窄行種植,平均每畝種植密度為5500~6000株,播種時使用了搭載北斗導航系統的播種機,采用種肥同播、單粒播種的方式,保證了深淺一致、出苗一致,有利于機械化收割?!?/p>
駐馬店網訊(記者 許靜 通訊員 劉天鵬)10月8日,西平縣嫘祖鎮蘭衣趙村高標準農田里,種糧大戶陳曉登大步流星地走進自家的玉米地,推開擋在身前的玉米稈,隨手掰下一棒玉米,扒開查看一番后,嘴角微微揚起。
“籽粒飽滿,顏色金黃,品質上乘,前幾天的連陰雨對玉米的影響不大。這幾天預報的都是晴天,我們計劃過兩天就開始收割,到時候咱的大型機器就能在地里‘大展拳腳’了。”陳曉登說。
“根據前期測產結果來看,大部分地塊畝產在900公斤左右,有的地塊畝產突破了1000公斤,比去年平均每畝地增產了100公斤以上,這得益于密植控旺、水肥一體化精準調控、一噴多促等提升技術。”未等記者開口,陳曉登就迫不及待地說出了玉米高產的秘訣。
“從播種開始就不一樣,就拿俺這200畝地來說,以前平均每畝種植密度在4000~ 4500株,現在根據實際情況實行寬窄行種植,平均每畝種植密度為5500~6000株,播種時使用了搭載北斗導航系統的播種機,采用種肥同播、單粒播種的方式,保證了深淺一致、出苗一致,有利于機械化收割。”陳曉登說。
“水肥一體化精準調控技術也出了大力,水肥一體機與滴灌帶的‘精密結合’,一改以往的‘大水大肥’粗放式生產,為玉米生長的關鍵期源源不斷地輸送營養,實現了高質高效、降低成本、節約環保的目標。”西平縣農技推廣研究員謝耀麗介紹,該地塊在6~12葉期還使用了無人機作業的方式進行了適時控旺,確保了藥劑均勻噴灑,為玉米穩產增量注入了科技力量。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