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光”傳遞正能量
——微電影《單車合唱團》背后的故事
摘要:經過兩個多月的策劃、拍攝、剪輯,9月27日,由駐馬店日報社青年記者張建執導的老年人題材微電影《單車合唱團》正式上線。《單車合唱團》上線后,受到市民廣泛關注。張建表示,此次拍攝為今后拍攝類似影片積累了經驗,希望自己以后拍出更多更好的“主旋律”影片,獻給熱心的觀眾朋友。
駐馬店網訊(記者 劉金霞)“真沒想到,我也能成為網紅。”中秋國慶長假,葉心靈不斷收到親戚朋友以及合唱隊員的祝福信息,心里別提多高興了。
微電影《單車合唱團》劇照
葉心靈今年62歲,退休前是駐馬店卷煙廠的一名職工。她最近之所以“火”了,是因為駐馬店首部老年人題材微電影《單車合唱團》上線,她是影片女主角。影片講述了她和合唱團隊堅定追求唱歌夢想的感人故事。
經過兩個多月的策劃、拍攝、剪輯,9月27日,由駐馬店日報社青年記者張建執導的老年人題材微電影《單車合唱團》正式上線。《單車合唱團》上線后,受到市民廣泛關注。
10月9日,記者采訪了張建。談起創作這部微電影的初衷,張建說,今年7月的一天晚上,他路過市區的駿馬河畔時,被優美的歌聲所吸引。和其他合唱團隊不同的是,團隊成員中有吹笛子的、有拉二胡的、還有電吹管伴奏的。夜色下,微弱的燈光照著歌譜,一串串靈動跳躍的音符令人陶醉,引來不少路人駐足聆聽。張建忍不住拿出手機拍照。
“先別拍,我把車子挪挪,礙事兒!”葉心靈放下電吹管,要去挪自行車。“別挪,挪了,我就不拍了!”張建笑著說。
之后,很長一段時間,張建每天都去那個地方聽歌。自行車當工作臺,夾個照明燈,連著音響線,幾個人坐在后面,配合默契,演奏著美妙的樂曲,大家輪流唱歌。
“我想給你們拍個視頻!”張建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那你可得天天來!”葉心靈說。
接下來的一個多月,張建每天晚上準時去拍攝,大家對他也由陌生變得熟悉,看到鏡頭,唱得更起勁了。合唱團成員還互相鼓勵:“王老師,笛子吹得好,看,把人家專業攝像師都吸引來了!”“不不,不,是李老師唱得好!”……
影片剪輯的時候,張建發現獨白部分的錄音有雜音,必須重新錄制。一天晚上下著雨,張建準時來到唱歌的地點。但過去40分鐘了,合唱團成員一個也沒來。幾經周折,張建終于聯系到了葉心靈,兩人約定,如果下雨,就到葉心靈家里見個面。第二天,張建如約來到葉心靈的家。
視頻拍完了,解說該怎么辦?“不行,不行,我說不好!”面對一次次的拒絕,張建沒有氣餒,而是改變了策略。他每天晚上提前半小時到晚半小時走,利用大家演唱前和收攤的間隙進行采訪。
“這部微電影改了又改,拍了又拍,花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最終的樣子能夠得到觀眾的認可和好評,我感到非常欣慰。”張建說,葉心靈剛開始有點放不開,從最初一個人在家里唱到在公園里開“演唱會”,到與人合奏,到為他人伴奏。這部微電影就是講“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以“微光”傳遞正能量。
張建表示,此次拍攝為今后拍攝類似影片積累了經驗,希望自己以后拍出更多更好的“主旋律”影片,獻給熱心的觀眾朋友。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