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農谷“一核三區”亮點突出 “四梁八柱”基本成型
摘要:為推進智能裝備制造,中原農谷規劃建設20平方公里中原農谷高新技術產業園,重點發展現代農業智能裝備、農業機器人等,打造集研發、檢驗檢測等于一體的高端農業裝備制造產業鏈。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宋紅勝 見習記者 金萍 裴元浩 實習生 陳曦
聽,這是河南邁向世界一流種業高地的號角。
聞,這是高質量沃土里傳來的陣陣稻香。
看,這是一座正在崛起的農科“芯”城!
去年4月,省政府印發《“中原農谷”建設方案》,明確實施“一核三區”發展戰略。“一核”指的就是核心區,位于平原示范區,功能定位是種業創新高地;“三區”是指以延津縣部分區域為主體的東區,以新鄉縣、獲嘉縣部分區域為主體的西區,以原陽縣部分區域為主體的南區。
“南有航空港、北有中原農谷。”中原農谷正在集聚農業創新資源,貫通產學研用關鍵環節,形成科技、產業、企業、人才、金融等各類創新要素各得其所、融合發展的良好創新創業生態。中原農谷的“四梁八柱”基本成型,在打造河南的“農業芯片”、中國的“種業硅谷”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良田
高標準農田筑牢糧食根基
“這些都是雷達實時捕捉出來的蟲群信號。”在平原示范區高標準農田示范區,新鄉市天意新能源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王萌打開昆蟲雷達后方的電箱,一臺裝有測控系統的電腦設備正在工作。
“雷達可以探測方圓20公里、高度5000米范圍內的高空遷飛性昆蟲,涉及的農田面積近50萬畝。”王萌說,蟲子只要進入監測范圍,蟲群規模、密度、飛行方向等就會被這臺昆蟲雷達迅速識別監測。
不只是昆蟲雷達,蟲情測報燈、孢子捕捉儀……這些“黑科技”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原陽縣還與移動公司展開合作,打造5G+智慧農業管理系統,農田實景、農田氣象、苗情監測等數據一目了然,農田管理者可全面掌握田間種植態勢,基于智能分析進一步做出科學決策。
同時,該縣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和水肥一體化等集成技術,通過引導農民群眾發展節水農業、設施農業、智慧農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目前,新鄉市在“四網”融合的基礎上,將物聯網融合作為重要內容,為中原農谷中的科研機構有效運轉提供了“培養皿”。全市高標準農田建設累計投資近60億元,建設586.76萬畝,為穩定糧食生產發揮了重要作用。
育種
加快種質創新,端牢“中國飯碗”
走進全國農業領域唯一的國家級產業創新中心——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智能化裝備輕輕一摁就能快速啟動;實驗室的儀器指示燈閃爍不停,科研人員正緊張有序開展育種工作。
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是中原農谷核心區里的“核心”。立足河南實際,該中心先期啟動了小麥、花生、大豆等作物的育種研究,并逐漸形成了以農作物新品種選育為優勢和重點的研究領域。
粉質儀測定新品系面粉的面筋強度,記錄耐攪拌時間……在位于平原示范區的神農種業實驗室內,一項面筋強度測定實驗正在進行。
“通過實驗可以清楚知道,哪些種子長出的小麥磨成面粉,更適合做面條,哪些更適合做面包。從市場需求出發,推動小麥產業高質量發展。”神農種業實驗室小麥科研團隊副研究員周正富說。
瞄準前沿“種子”追光前行,該實驗室新育成小麥品種15個、玉米品種19個、花生品種6個、芝麻品種4個;已建立作物研究中心,籌建畜禽研究中心;首批遴選3家實驗室研究基地;組建6支核心研發團隊,全力爭取融入種業領域國家實驗室體系。
農機
智慧農機助陣農業現代化
在一望無際的麥地里,“新農人”唐文成正駕駛著大方捆打捆機打麥草。“1畝地麥秸最快10秒成捆,速度快效果好!”唐文成說。
這臺“大方捆”,就產自中原農谷區域內首個上市的農機裝備企業——新鄉市花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花溪科技”)。
“這款打捆機獲得了5項國家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據花溪科技總經理景建群介紹,該打捆機工作效率是普通小方捆打捆機的10多倍,且草捆密度大,便于碼垛。由該公司自主開發的智能電控系統,可實時查看作業數量、草捆重量等數據,還可通過“智能監控云平臺”系統,實現對產品的遠程定位、故障檢測。
在中原農谷,實現農業現代化不是可選項,而是必選項。為推進智能裝備制造,中原農谷規劃建設20平方公里中原農谷高新技術產業園,重點發展現代農業智能裝備、農業機器人等,打造集研發、檢驗檢測等于一體的高端農業裝備制造產業鏈。
擁有“振動之都”“中國封頭之都”稱號的新鄉縣,正鼓勵振動封頭產業項目向中原農谷高新技術產業園進駐,規劃打造2家以上50億級、5家以上10億級封頭和振動產業領軍企業,建設國內一流的振動封頭特色產業集群,鼓勵向高端農機制造方向發展延伸。
產業
農科“芯”城孕育千億級產業集群
你見過玉米里的“白富美”嗎?新鄉縣小冀鎮現有1.9萬畝玉米高標準農田,其中就有黑玉米、彩甜糯玉米、高葉酸玉米等特色玉米品種50多個。“我們種植的高葉酸玉米富含自然形成的葉酸,可以代替藥物葉酸片。”小冀鎮有關負責人告訴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該鎮是新鄉縣玉米種植核心區,鮮食玉米產業鏈已初步形成。該鎮將結合本地旅游資源,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形成集種植、旅游、電商等為一體的特色玉米產業強鎮。
作為中原農谷“一核三區”發展戰略中的南區,原陽縣依托自身優勢,精心培育和拉長食品產業鏈條,形成了食品產業集群三產融合發展的“原陽模式”。
該縣全力打造“中國(首家)預制菜全產業鏈創新中心”和“中國預制菜產業基地”。目前,擁有知名預制菜企業109家,產品4000余種,去年營收突破100億元,預計“十四五”期間突破500億元。
“我們搶抓中原農谷建設、萬億級現代食品集群政策機遇,不斷壯大食品產業集群,向著‘打造千億級食品產業集群’方向奮力邁進。”原陽縣委書記劉兵說。
(賀洪強、張萍萍、余曉建對稿件亦有貢獻)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