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愛健康誰都沒有特殊可言
摘要:魯迅先生就是個例子,他的肺病顯然與長期過量抽煙有關,似乎還沒有人把他抽煙導致疾病最終送命這事傳為美談,也實在是沒什么美可談,在抽煙與保命之間,他選擇抽煙,只能說是極其錯誤的選擇,還有什么比生命更可貴的呢?
石新宇
魯迅先生每天抽三包煙,1925年一次病后醫生向他發出警告,但他不聽。他在給友人許欽文的信中說:醫生禁喝酒,那倒沒什么;禁勞作,但還只得做一點;禁吸煙,則苦極矣,我覺得如此,倒不如生病。11年后,他因肺病去世,年僅55歲。
很多事情,發生在不同的人身上,會有不同的評價。比如普通人做了蠢事,那就是蠢事,會被人諷刺挖苦,會被人覺得無知,但名人做了蠢事,那就是軼事,會被人傳為美談,會被人覺得有趣。又比如貧困的人節儉,那就是節儉,應該如此,但富裕的人節儉,那就是美德,高尚無比。又比如高官之子做了市長,會被認為是沾了老子的光,但高官之子做了貨車司機,又會讓人覺得怎么這樣。這些充分說明,人們評價事情的標準是會因人而異的,標準不同,結果自然不同,不過有一件事情例外,無論用什么樣的標準評價,結果都是一樣的,那就是不珍愛健康導致疾病。魯迅先生就是個例子,他的肺病顯然與長期過量抽煙有關,似乎還沒有人把他抽煙導致疾病最終送命這事傳為美談,也實在是沒什么美可談,在抽煙與保命之間,他選擇抽煙,只能說是極其錯誤的選擇,還有什么比生命更可貴的呢?
英國詩人拜倫和魯迅先生有過同樣的選擇。拜倫陶醉于美女對他身體和詩歌的贊美,因而過量節食和運動來保持身材的完美,在醫生警告他如此下去有生命危險的情況下仍然我行我素,最終36歲便命赴黃泉。當一個人不把健康當回事的時候,疾病是不會把這個人當回事的,無論這個人有什么樣的地位、財富、名氣和才氣。無藥可延卿相壽,可以說,面對疾病人人平等,誰都沒有特殊可言。
身體健康,工作才會有精力和體力,生活才會有歡樂和安寧。不同的人抵抗疾病的能力不同,但沒有質的差別。珍愛健康,是每個人都應該自覺做到的事情,這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家庭、對單位、對社會負責。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