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議會通過法案給“網紅”立規矩
摘要:法案效果仍待觀察 法國從2017年開始著手整頓“網紅”圈,努力規范這個新興行業。提交法案草案的議員阿蒂爾·德拉波特強調:“網紅職業將會繼續,‘營銷欺詐網紅’也會存在,但他們應該知道,現在有了可以懲罰他們的法律。”
本報記者 王衛
近日,法國議會在各黨派的一致支持下通過一項規范“網紅”群體的法案,旨在為社交媒體上的網紅博主們提供一個清晰的法律框架,規范一些具有爭議性的活動,尤其是解決這一領域的不恰當商業行為和欺詐行為。法國由此成為針對“網紅”商業活動率先制定完整監管框架的國家之一。
提供清晰法律框架
今年1月,法國社會黨和復興黨議員聯合提交了一份規范“網紅”商業行為的法案,法案于5月底和6月初分別通過國民議會和參議院的投票表決。
法案對“網紅”商業行為設置了明確的“禁區”,“網紅”的具體商業行為必須遵循《消費法》和《商業法》規定的準則,不得違背法律。他們與廣告商的合作受到嚴格限制,酒精飲料、理財產品和體育用品的宣傳視頻都將受到嚴格審核,同時“網紅”不得在社交網絡上宣傳醫療整容項目。禁止推廣含尼古丁的相關產品、放棄式治療和訂閱體育博彩預測等。
如果“網紅”在視頻中對分享的圖片使用濾鏡美化修飾,必須做出標記,否則將被視為欺詐行為,處以最高3.75萬歐元的罰款。有一部分“網紅”在宣傳美容產品時使用濾鏡,營造使用后與使用前差別很大的錯覺來迷惑用戶。此外,“網紅”必須在視頻或帖子中清楚標明“內容包含廣告”,如果未能遵守廣告方面的相關禁令,或者是隱瞞了發布內容的真實商業意圖,最高可判兩年監禁和30萬歐元的罰款。
除了規范時尚、消費領域“網紅”的行為,法國有關機構還對金融領域博主采取“認證”制。9月7日,法國金融市場管理局和法國廣告監管機構發布了“金融網紅責任證書”的諸多新細節,以加強對金融領域博主的監管。要想獲得這一證書,相關“網紅”必須正確回答25道多項選擇題中75%以上的題目。雖然目前“金融網紅責任證書”還不是金融博主上線的必備條件,但法國一些上規模的金融產品會優先選擇與具有認證資質的“網紅”合作,且發證機構還可以根據相關條款隨時撤銷證書,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監督“網紅”的作用。
打擊商業欺詐行為
據法國《世界報》報道,法國目前估計有15萬名“網紅”,不少“網紅”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帶貨,其推廣內容五花八門,其中部分人的所作所為導致詐騙案件數量不斷增加,使這一群體成為眾矢之的。
去年9月,法國說唱歌手布巴與粉絲一起將公關公司Shauna Events告上法庭,名義為“欺騙性商業行為”。公司的所有者是有著“網紅教母”稱號的瑪格麗·貝爾達,在網紅界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布巴稱,這家公關公司正是貝爾達用來培養形形色色“網紅”的“孵化器”。對方不甘示弱,稱布巴是在誹謗,兩人展開了一場“隔空大戰”。
前不久,布巴指責“網紅”塞巴斯蒂安·杜布瓦在視頻中植入廣告,后者立即在網絡上“倒苦水”,稱自己被布巴攻擊后事業一落千丈。但有知情者披露,“杜布瓦每天以1萬歐元的價格進行5次產品植入,在邁阿密有5至6套公寓,而且都在收取租金,簡直把觀眾當傻子對待”。
法案實施3個月來,已經有多名“網紅”遭到曝光和處罰,最近上榜的是在社交媒體上擁有25萬粉絲的羅拉·馬拉。據法國商業調頻電視臺報道,馬拉因違規發布隱性廣告內容,被法國競爭、消費和反欺詐總局曝光,并被責令“停止欺騙性營銷行為”。除了馬拉,卡普辛·阿納夫、安東尼·馬特奧、朱利安·伯特等多名“網紅”也因“不法行為”被點名。上月,一個名為普佩特·肯扎的“網紅”還因推廣一款在法國禁售的牙齒美白劑,被處以5萬歐元的罰款。對此,法國網友大都表示支持并稱,“也該查查他們的稅單!”“要想屏蔽這些‘網紅’,只能遠離社交媒體了。”不過迄今為止,Instagram等社交媒體平臺并未對這些“網紅”賬號采取措施。
法案效果仍待觀察
法國從2017年開始著手整頓“網紅”圈,努力規范這個新興行業。迄今為止,“網紅”世界尚未形成被整個市場認可的標準,為此負責頒布廣告法規的相關部門正努力適應這些新的傳播形式,法國政府的行為尤其值得借鑒。
對于法案的出臺,支持者認為,整體而言,法案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社交媒體內容的真實性,讓“網紅”和名人的表達更加透明,也給觀眾帶來更真實的信息。法案可以避免“網紅”在社交平臺上過度修飾照片,以免給粉絲帶來不切實際的美感和審美標準,尤其是對年輕人產生不良影響。標注修飾信息可以讓觀眾對“網紅”上傳的內容保持客觀和理性的態度,不會被過度渲染的外形所迷惑。提交法案草案的議員阿蒂爾·德拉波特強調:“網紅職業將會繼續,‘營銷欺詐網紅’也會存在,但他們應該知道,現在有了可以懲罰他們的法律。”
不過也有不少人對法案持反對態度。有人批評說,法律的執行限制了“網紅”的創作自由。“網紅”通過發布經過修飾的照片來實現自我表達,不應受到過多限制。有人擔心,法案的執行存在技術上的難度,“網紅”可以通過各種手段掩蓋圖片的修飾痕跡。
專家指出,法國這一立法,實際是對自媒體的系統性立法,法國法律屬大陸法系,對大陸法系國家具有一定借鑒意義。其效果還需要在今后實施的過程中繼續觀察,但無論如何,都釋放出一個信號:隨著社交媒體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各國需要更多考慮信息真實性和透明度,讓公眾作出理性判斷,區分真相與謊言,作出正確選擇。(來源:法治日報)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