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香港導演、影視制作人唐季禮:用電影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摘要:就中國電影如何繼續走出去的問題,唐季禮認為,加強合拍片的制作和創新,以龐大的本土市場和優秀的電影人才做支撐,與電影同行實現文明互鑒、優勢互補,秉持開放包容的態度,展現中西方文化交融之美,是未來中國電影發展可以參考的道路。
9月20日,首屆金熊貓國際文化論壇在成都天府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在主題發言環節,中國香港導演、影視制作人唐季禮以《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為題,結合其所參與的作品,分享了中國電影走入外國觀眾視野的契機,以及中國電影進行有效國際傳播的方式。
早在漢唐時期,中西方就已經通過絲綢之路有過頻繁的交流。中國的絲綢、陶瓷、茶葉被運往西方,而《馬可·波羅游記》更讓西方對神秘的東方古國產生了無限遐想。“到了近現代,西方對中國人形象的認識,更多的是通過中國電影。在不同的時代,中國電影都對世界電影產生了現象級的影響。”唐季禮認為,電影對于其他國家認識中國,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中國電影在海外最早的發展,是從20世紀70年代中國香港的功夫電影走入海外市場開始的。李小龍的一系列電影如《精武門》《龍爭虎斗》等,引起了歐美觀眾的極大興趣。“影片中,李小龍飾演的角色所表現出的不畏強權、堅守正義、鋤強扶弱的俠義精神,塑造了屬于中國人的英雄形象。”唐季禮說。
而后,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張藝謀導演的《英雄》和《十面埋伏》被推向好萊塢。“這些中國電影的古典傳統美學、東方含蓄的情感表達、仁義禮智信的中國傳統精神,都得到了全世界觀眾的認可。由此可見,影視作品作為載體,是文化溝通交流的絕佳方式。”唐季禮說。
就中國電影如何繼續走出去的問題,唐季禮認為,加強合拍片的制作和創新,以龐大的本土市場和優秀的電影人才做支撐,與電影同行實現文明互鑒、優勢互補,秉持開放包容的態度,展現中西方文化交融之美,是未來中國電影發展可以參考的道路,而在主題上,“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巨大的題材”。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劉可欣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