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潤中原文脈長——寫在第七屆中國詩歌節開幕之際
摘要:跟著詩詞歌賦行走中原大地,與詩圣詞豪隔空對話,在“老家河南”的城垣殿宇、尋常陌巷、山水之間,一起穿越詩歌長河,一起奔赴詩和遠方,一起暢享詩意人生,已經成為河南文旅的熱門IP。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體義 溫小娟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河南是詩歌的厚土。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是條詩歌之河,流淌出吟誦千古的詩詞歌賦。
八方風雨會中州。古往今來行走在中原大地上的詩人,寫下了無數不朽詩篇,詩歌中鐫刻著中原文化的獨特烙印,讓詩意悄然融入河南人文血脈之中。
詩在中原,歌詠中華。第七屆中國詩歌節將于9月21日至27日在鄭州舉辦。以詩為引,遍尋河南風物;以詩為媒,書寫時代華章。一首首詩歌,凝聚著河南文旅奮進的力量。
詩歌故鄉文運昌
瞻彼中原,其祁孔有。
詩言志,歌永言。中原大地,擁有歷史最為悠久、影響最為廣泛的詩歌傳統。
9月17日,淇河國家濕地公園吸引了眾多的游客。地理的淇河很短,文化的淇河很長,從《詩經》深處,一直流淌至今。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305篇,其中100多篇出自河南。《周南》《衛風》《鄭風》《陳風》中有很多名篇描繪河南的風景,吟詠中原的風土人情。
《詩經》在河南播下了詩歌的種子,孕育了璀璨的詩歌百花園。
文藝評論家孫蓀說,漢魏時期文學走向獨立,詩歌創作興盛。“建安七子”中的阮瑀、應玚均為河南詩人,他們參與了“建安風骨”的塑造。“竹林七賢”中的阮籍、向秀、阮咸、山濤四位河南名士,在肆意酣暢的竹林對飲中,將一代詩風改寫為清峻模樣。陳郡(今河南太康)的謝氏家族留戀山水,謝靈運成為山水詩派的代表性人物。
唐代的河南詩人,用他們的才情,寫就了半個大唐。據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葛景春統計,在《全唐詩》2200多名詩人中,屬中原河南籍的有350多人,可見中原地區的詩歌文化之繁盛。宋之問、杜審言、崔顥、杜甫、韓愈、白居易、元稹、劉禹錫、李賀、李商隱等人的名字在詩歌的天空中熠熠生輝。
別有隋堤煙柳暮,千古含情。大運河成就了洛陽、開封的繁榮,也促進了詩詞的發展傳播。宋詞的出現,讓河南再一次成為詩歌創作的重鎮。
古往今來,許多詩人誕生在河南,更多詩人曾到河南游歷、生活,將河南的山水景色、風土人情加以摹寫,在詩歌領域創造了一座又一座高峰。
新時期以來,“文學豫軍”橫空出世。在這支隊伍中,活躍著一大批詩人,形成了具有鮮明地域文化特色和獨特人文精神的詩歌創作群體。
鄭州、開封、洛陽、信陽等全省的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詩人群體、詩歌組織,經常舉辦各種各樣的詩歌活動。
河南省詩歌學會會長張鮮明說,多年來,河南省詩歌學會堅持舉辦黃河詩會,長期舉辦詩歌朗誦、詩歌沙龍、詩歌分享活動,目的就在于使詩歌走向大眾、讓大眾進入詩歌。
詩歌磅礴文旅力量
“出其東門,有女如云。”新鄭的“鄭風苑”建成開放20多年了。
“淇水滺滺,檜楫松舟,駕言出游,以寫我憂。”鶴壁淇河的詩經旅游線路名氣越來越大。
溱洧之畔的新密,以傳承詩經文化為主題,以生態農業和觀光旅游為延伸的中華詩經文化產業園項目已開工建設。
近年來,河南各地充分發掘當地的詩歌文化,發展各具特色的詩詞旅游,成為吸引中外游客、延續當地文脈的浪漫之舉。
2023年“五一”假期,備受關注的曹操高陵對外開放,背誦曹操詩詞免費入園成為吸引游客的風雅之事。
今年暑假,電影《長安三萬里》爆火之后,無數游客跟隨李白、杜甫、高適的足跡,到洛陽、登封、商丘等地赴一場頂級詩詞盛宴。
人們可以到洛陽體驗“洛陽紙貴”“洛陽文章半天下”的輝煌;在商丘體驗《漢樂府》民歌在中原傳誦,和司馬相如等名士在“梁園”談詩論賦;在許昌丞相府感受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豪邁情懷;在焦作云臺山約“竹林七賢”嘯聚長吟,聆聽《廣陵散》千古絕唱。
9月20日,河南省詩歌學會發布鄭州十大詩歌打卡地,杜甫故里、劉禹錫公園、李商隱公園等上榜。
鄭州嵩山、鞏義杜甫故里、滎陽劉禹錫公園和李商隱公園、新鄭白居易文化公園、宜陽李賀故里、新野岑參故里等,與唐詩、唐代詩人有關的景點星羅棋布。“詩仙”李白在這里神游,“詩圣”杜甫從這里走出,“詩王”白居易在這里輾轉,各路詩壇大家點評過的名山大川千年之后依然是游客的“詩和遠方”。
州橋蹋月想山椒,回首哀湍未覺遙。開封州橋及附近汴河遺址發掘出土后,成為開封旅游、研學的熱點。開封清明上河園、朱仙鎮岳飛廟、鄭州博物館蘇軾碑刻、商丘應天書院、登封嵩陽書院、郟縣三蘇園、湯陰岳飛紀念館等地彌漫著宋詞的芬芳。宋詞之美,沉香千年,宛如大河東去,把千年前的慷慨激昂、悲歡離合漂流到我們的面前。
跟著詩詞歌賦行走中原大地,與詩圣詞豪隔空對話,在“老家河南”的城垣殿宇、尋常陌巷、山水之間,一起穿越詩歌長河,一起奔赴詩和遠方,一起暢享詩意人生,已經成為河南文旅的熱門IP。
君詩妙處吾能識,正在山程水驛中。詩歌節是詩人的盛會,更是人民群眾的節日。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王飛表示,第七屆中國詩歌節將成為一屆詩意與時尚相融合的詩歌盛會,通過本屆詩歌節,將在全國全省掀起學詩、誦詩、寫詩的熱潮,營造詩之國度和愛詩、讀詩、寫詩的濃厚氛圍。
“讓驚艷的目光向中原打量。”金秋時節,讓我們一起穿越詩歌長河,一起奔赴詩和遠方,讓詩歌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讓詩意充盈我們的心靈世界。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