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觀豫 | 留住鄉愁城村共生——黃河岸邊古村莊的蝶變
新華社鄭州9月19日電 黃河湍流滾滾,落日照得水面閃著金光。每到黃昏時分,眾多市民趕往鄭州北部的馬渡下延,紛紛掏出手機拍攝“長河落日”大美景色。河堤南側,三個世代與黃河相伴的古老村莊,正悄然蝶變。
位于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北部的馬渡村、來童寨村、黃崗廟村,北鄰黃河,南向城區,三村總面積15平方公里,常住村民約6000人,距鄭州城區僅20分鐘車程,是目前金水區僅有的三個村莊。如今,借助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區位優勢,這里已成為市民觀賞黃河生態之美、體驗農耕鄉愁、參與創新創業的新目的地。
“作為黃河岸邊少有的臨城、涉農村莊,雖然城區用地緊張,但我們要把這三個村保留,因為它們是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寶貝。”鄭州市委常委、金水區委書記張紅偉告訴記者,“近年來,我們通過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以保留歷史、留住鄉愁為宗旨,以智慧創新為發展主線,將三個村莊打造成‘三產融合共生’的未來鄉村聚落區,助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站在綠樹成蔭的黃河廊道南望,整潔的街巷、紅墻灰瓦的聯排庭院、規整的農田、特色的民宿集群……猶如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曾經被稱為“北大荒”的落后村莊,如今成了眾多市民心中“向往的生活”。
走進興達路街道所轄的馬渡村,村民尹小玲正在自家的庭院內修剪葡萄枝,院內種著青菜和各種顏色的花,葡萄架下五只貓咪在慵懶地打著盹。尹小玲告訴記者:“現在村里不僅環境變好了,村民的收入也比以前多了,大家精神面貌都不一樣了。”
“通過整合農村土地、房產等各類資源,壯大集體經濟,調動村民發展致富的積極性、創造性。”所轄興達路街道負責人說,企業和村民合作,探索“庭院經濟”發展模式,目前村內入駐的科創、文創、農創企業已有60多家,村民在家門口就可以就業。
去年,馬渡村村集體引進中園景觀工程(河南)有限公司,作為集親子游、鄉村游、婚慶游、景觀生態全產業鏈發展的綜合性服務企業,公司在這里打造的多主題生態景觀吸引市民前來體驗,公司創始人陳曉棟告訴記者:“我們看中這里的生態優勢,通過改造,讓更多市民來到這里,感受鄉村的魅力。”
近年來,馬渡村新增農家樂、民宿、商店和小吃店等40多家,該村就業率從兩年前的不足50%增至現在的80%以上,群眾的收入這兩年也翻了一番。
立秋后,黃河沿岸天空變得清澈明朗,馬渡村東側的來童寨村、黃崗廟村的“幸福灣”特色民宿、濕地公園、露營農場等成了城區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幸福灣”民宿店長張斌說:“目前,我們有12套不同主題的別墅套房,從去年年底開始,訂單一直不斷,現在的訂單已經排到一個月之后了。”作為返鄉創業的“90后”,張斌告訴記者:“希望有更多年輕人來村里創業,把村莊經營得更加紅火。”
未來,這三個村將依托轄區科教資源優勢,聚焦農企、農展、農創、農旅融合,馬渡村正在積極打造“科創、農創、文創小鎮”,來童寨村積極籌建“休閑康養示范村”,黃崗廟村正推進“非遺文化特色村”建設,三個村莊正從“美麗鄉村”向“未來鄉村”迭代演進。
責任編輯:王森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